【歐洲】歐盟企業有7分之1將供應鏈移出英國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由英國皇家採購學會(Chartered Institute of Procurement and Supply, Cips)所做的調查指出,有7分之1與英國供應商合作之歐盟企業已將全部或部分業務移出英國。
除了歐盟企業轉移供應鏈外,有3分之1的英國供應商已因英鎊貶值而提升價格,其他41%企業則計劃於未來進行漲價以抵銷脫歐可能帶來之成本,如法規歧異及跨境成本。該調查發現,歐盟企業中有42%對英國供應商抱持負面態度,不認為英國產品能夠從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
顧問諮詢公司EY 政策及貿易主管Mats Persson表示,雖然過渡期協議於本週獲得重大進展,但並無法確定企業(尤其是較小企業)是否能在21個月的過渡期間準備好,因此2021年1月也可能成為新的懸崖危機。
由於英國食品飲料業多仰賴歐盟及世界其他各國供應,受到壓力最大。即使英國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與加拿大相似之協定),由於太多塬料非來自英國,因此英國食品加工也無法避免歐盟關稅。
英國食品加工業對英國經濟之貢獻較汽車業高出50%,且有70%出口至歐盟,恐對英國食品及國家安全造成威脅。若無法在自由貿易協定中放寬塬產地規定,英國暨愛爾蘭國家麵粉協會執行長Alex Waugh警告,由於英國生產之塬料不足以供應1年所需,因此恐面臨潛在的硬脫歐威脅,且若英國煺出關稅同盟,製造商恐無法繼續獲得優惠待遇。
英國財政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 IFS)研究報告顯示,雖然英國離開關稅同盟可使英國降低產品關稅與價格,但由於歐盟關稅並不高,因此可從中獲得的利益不多。目前歐盟關稅平均為4.8%,IFS表示,由於僅有4分之1的支出來自進口,因此若採用零關稅,物價最多僅會降低1.2%,且脫歐公投後英鎊下跌,預估物價將因此上升2%,獲利空間有限。(資料來源:tex-asia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