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全球製造業恐大衰退
▲供應鏈中斷 「電子和電腦業風險最大」: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波及全球經濟,中國出口受衝擊,全球供應鏈也中斷;安聯研究經濟學家波塔表示,中國疫情可能造成全球製造業在今年上半年陷入衰退,「電子和電腦業的風險最大」;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電機和電子零件出口國,占全球出口額30%。
▲全球成長恐落11年來最低
德意志銀行預估,中國第一季經濟成長大減1.5%至4.6%,全球首季經濟成長則下降0.5%;牛津經濟研究院預估,中國經濟成長將受更大衝擊,並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從2.5%下修至2.3%,為2009年來最弱。
報導指出,中國這次疫情衝擊遠超過SARS,主因中國現在經濟規模是當時四倍多,和其他地區相互連結度更高;中國控制疫情措施使春節假期客運量較去年同期銳減兩位數,武漢等逾八十大城市和四省四直轄市不同程度的封閉式管理,使全球企業面臨零組件用罄問題。
武漢是中國汽車零配件出口樞紐,很多工廠現已關閉。跨國車廠飛雅特克萊斯勒警告,可能在幾週內被迫停產;現代汽車已在二月首週關閉南韓工廠。
亞洲尤其容易受到中國停工影響,南韓、越南、印尼和菲律賓逾三分之一的製成品進口來自中國。
中國消費需求減弱,引發全球性衝擊,因中國占全球商品進11%,Levi’s、IKEA、H&M、Nike和星巴克等零售商許多中國門市都已關閉。
荷蘭國際集團(ING)經濟學家卡奈爾表示:「中國零售和相關服務受到疫情直接衝擊。從商店到餐館,缺乏客流正在影響銷售,入境旅遊人數大降也將造成損失。」
報導指出,許多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經濟將在第二季反彈,這是假設疫情最嚴重時期已過去;但萬神殿宏觀經濟(Pantheon)經濟學家畢米希警告,製造業重啟可能會貢獻中國大部分反彈,但許多服務業不太可能重獲和補上已失去的業務。(資料來源:ec.ltn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