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印尼優化本地人造絲生產
據悉,印度紡織業已正式同意優化本地採購可持續生產的人造絲,以推動該國紡織業的增長。紡織業是印尼經濟的核心支柱。
近日,來自印尼政府、紡織和時尚產業以及產業協會的代表,就人造絲簽署了備忘錄(MOU)。
印度工業部化學、紡織和雜項工業負責人Achmad Sigit Dwiwahjono表示,印尼政府致力於通過推廣本地產品和吸引投資者以發展紡織業。
使用印尼製造的人造絲,可以在促進紡織品出口和減少對進口高度依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使印尼能夠趕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步伐。
Achmad Sigit Dwiwahjono表示:“我們希望推廣使用當地出產的紡織品,比如人造絲和聚酯纖維,以減少我們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過去3年,印尼紡織品出口持續增長,出口額從2016年的118.7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25.9億美元,2018年增長到132.7億美元。
Achmad Sigit Dwiwahjono說:“大部分出口產品是服裝,佔63.1%。今年的出口額預計將達到150億美元。如果我們不增加國民生產,這個目標將很難實現。”
在製造業中增加使用粘膠人造絲或人造絲,預計將增加紡織業的產量,因為其可以作為聚酯和棉的替代品。本地生產的滌綸和棉仍不能滿足印尼全國紡織服裝行業的需求。
相關人士表示,印尼聚酯纖維的生產還不夠發達,而棉織物的進口仍然接近100%。
▲替代材料:
印尼工業部與印尼銀行合作,鼓勵銀行支持當地的紡織品生產商。
印尼國內大量生產的人造絲有望幫助印尼紡織業在全球市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亞太人造絲協會會長Basrie Kamba說:“人造絲可以成為替代材料。人造絲是一種價格較具競爭力且廣泛可用的環保布料。”
從去年12月開始生產,目前已經生產了12萬噸人造絲纖維。近一半的產品銷往本地市場,其餘的銷往14個國家,包括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越南、德國和義大利。
如果印尼當地企業能有效使用國產人造絲,這種紡織品將成為印尼服裝行業的象徵,並擴大印尼紡織業的全球市佔率。印尼紡織品協會(API)主席Ade Sudrajat說,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從上游到下游的所有參與者都應該致力於研發可持續生產的人造絲。
印尼全國紡織業正面臨巨額貿易逆差,出口50萬噸服裝,進口90萬噸,因此相關人士正敦促印尼政府制定政策戰略,以保護該行業。
解決的辦法包括增加當地材料的使用和減少進口。印尼的紡織工業在20世紀80年代經歷了鼎盛時期,當時其以良好的業績和健康的增長超過越南和其他鄰國。(資料來源:tex-asia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