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纖維】中國科學家研發出可無源制冷的光學超材料織物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陶光明教授研究小組與浙江大學馬耀光教授團隊、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交叉學科聯合創新,研發出一種可無源制冷的光學超材料織物,降溫效果好,可穿戴性能高,應用前景看好。
這一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
經嚴格測試,在無源輸入條件下,超材料織物可實現全天低於環境溫度2℃-10℃的制冷效果。相較於棉、氨綸、雪紡、麻這一系列同色的商用織物,超材料織物覆蓋下的模擬皮膚溫度可降低5℃-7℃。相較於市售車罩,超材料織物覆蓋下的模擬汽車內部溫度可降低27℃。相較於白色棉織物,超材料織物對人體體表降溫超過4℃。
陶光明介紹說,研究團隊將光學超材料技術與批量纖維制備技術相結合,選用聚乳酸為纖維原料,引入特定波段光學新特性,獲得均勻連續的超材料纖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利用成熟紡紗織造和層壓技術,製備出可無源製冷的光學超材料織物。
此外,超材料織物還具備低成本、綠色環保、可產業化等優勢,對實現高效的戶外個人熱管理、推動智慧紡織品的產業化技術開發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資料來源: finance0720)☺
202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