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巴基斯坦紡織業未來5年將吸引投資70億美元

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消息,巴基斯坦《黎明報》報導,巴國紡織業協會旁遮普省主席巴國希爾Bashir上週二在一個相關會議上表示,現任政府已採取特殊措施鼓勵工業化和出口,營商環境也在逐漸改善。為提高紡織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以及明確增長方向,紡織業協會正在聯合政府制定紡織業長期發展戰略,計劃在未來5年吸引投資70億美元,促進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額增加100%達到260億美元。

巴基斯坦是全球第三大棉花消費國、第四大棉花生產國、第四大紡織品生產國和第十二大紡織品出口國,紡織業是巴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最大的出口產業。近年來,紡織業受安全不靖、經營成本高、產品競爭力下降和國際市場需求不振等問題的困擾,發展遭遇瓶頸。不過,隨著“ 一帶一路 ”建設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穩步推進,中、巴兩國紡織業合作前景廣闊。


一、巴基斯坦紡織業基本情況

1、巴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巴基斯坦是全球重要紡織大國,棉紗和棉佈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從業人數約1500萬,佔製造業勞動力人口的40%,信貸規模佔全巴國製造業信貸規模的40%,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紡織業是巴國最具出口導向型特點的產業,2015-16(201571日至2016630),巴國紡織品出口額124.5億美元,佔其出口總額的六成。

2、產業鏈較為完備

巴基斯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全產業鏈生產能力的紡織大國。據巴國紡織工業部統計,巴國目前有1221家軋棉廠、442家紡紗廠、124家大型紡紡織服裝廠和425家小型紡織服裝廠;棉紗線年生產能力約1130萬錠,共有30萬台紡織機、35萬台力織機和1.8萬台針織機;棉布年生產能力52億平方米,共有70萬台工業化縫合機。巴基斯坦是產棉大國,棉花年產量約1300萬包(480/),人造纖維年產量約60萬噸,對苯二甲酸年產量50萬噸,這些都為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3、生產和研究分佈相對集中

巴基斯坦60%以上的紡織企業集中在旁遮普省,30%分佈在信德省。旁遮普省的費薩拉巴德是巴國著名的紡織工業城,擁有大、中、小型紡織廠和作坊構成的紡織企業群,其紡織品出口占巴國紡織品總出口額的58%。巴國主要的紡織技術機構和設施也集中在該城,包括巴基斯坦農業大學、巴基斯坦國家紡織大學、巴基斯坦棉花科研所和巴基斯坦農業科研所等。

4、產業組織影響力大

巴基斯坦紡織業主要的產業組織包括全巴國紡織廠協會、全巴國紡織加工廠協會和巴基斯坦針織品生產商協會等。由於紡織業在巴國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全巴國紡織廠協會及其各地分會在巴國產業協會中的地位首屈一指,在紡織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影響政府產業政策的製定與實施;二是加強產業自律,如提供貿易糾紛仲裁等服務;三是貿易促進和招商投資,如與政府合作組織和參加境內外各類貿易投資展會等;四是產業保護與自救,如代表會員企業要求政府對進口產品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

二、巴基斯坦紡織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1、企業規模小,工業化程度不高

巴基斯坦從事軋棉、紡紗、織布、服裝生產和化纖生產的企業中,絕大多數為小型或作坊式企業,手工勞動仍佔較大比重,具有一定規模且工業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僅佔10%左右,化纖、服裝、印染等方面的技術和設備均相對落後。由於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以及長期困擾巴基斯坦的投資不足問題,紡織企業技術升級改造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生產規模擴容困難,制約產品工藝提升和實現規模效益。

2、生產成本高企,企業經營困難

一是電力成本居高不下。巴基斯坦政府推行減少政府補貼、提高電價以籌集資金建設大型能源項目為基調的新能源政策。據全巴國紡織廠協會測算,新能源政策實際上將電價從9.2盧比/度提高到14.8盧比/度,雖然巴國政府2016年中將工業部門電價下調至11盧比/度,但仍高於中國( 8.5盧比/)、孟加拉(7.3盧比/)和斯里蘭卡(9.2盧比/)等主要紡織業競爭對象國的電價水平。二是融資成本高。巴國國民儲蓄率低,資金短缺,小企業居多的紡織業長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雖然近兩年因通脹得到控制,央行基礎利率下調到5.75%,但紡織業的融資成本仍然偏高。此外,天然氣價格高、企業綜合稅負高、工資上漲、物流費用高等因素,也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2016年上半年,旁遮普省近三分之二的紡織企業一度無法開展正常生產。

3、棉花生產量質雙低,影響產業發展前景

受市場價格低迷、極端天氣以及種子質量不高等因素影響,巴基斯坦棉花產量連續兩年出現下降,2015-16年棉花產量僅980萬包,年成長率大降27.8%,創過去14年新低,造成巴國連續兩年國內棉花的供需缺口超400萬包。業界普遍認為,對進口棉花的依賴已經對巴國紡織業健康發展形成了很大威脅。此外,巴國棉花種植者以自耕農為主,種子和質量投入嚴重不足,加之原棉採集和加工過程粗放,質量無法到達國際通行的工藝標準,使其紡織品出口深受質量問題困擾,因此失去了許多高端客戶,並不得不每年進口約200萬包長絨棉以滿足國內需求。

4、產品附加值不高,處在全球產業鏈低端

巴基斯坦紡織業總體處於國際產業鏈低端,主要停留在初級產品、初加工製成品、中低檔紡織消費品等附加價值相對較低的環節,棉紗、棉布、毛巾、床上用品、針織服裝等低附加值產品佔紡織品出口的近八成。2015-16年出口最大的5類產品依次為:針織服裝23.7億美元,棉布22.1億美元,成衣出口22.0億美元,床上用品20.2億美元,棉紗12.6億美元,服裝出口占比僅36.7%,遠低於60%的國際水平。在新產品開發不足、人力資源培訓不力、品牌管理和市場營銷等生產性服務發展滯後等因素綜合影響下,巴國紡織業日漸落後於世界紡織業的發展主流。

5、產品競爭力下降,國際市場市佔率面臨擠壓

近年巴基斯坦紡織業面臨的國際競爭形勢日趨嚴峻,主要競爭對手的中國和印度兩大紡織品出口國憑藉規模優勢,對巴國海外市場構成挑戰;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小國則利用最不發達國家身份,獲得歐美市場准入便利和優惠關稅待遇,也在擠占巴國出口市佔率。反觀巴國紡織企業則深受經營成本高和營商環境差的困擾,同時,巴國國內安全形勢長期不靖,外國採購商因擔心巴國企業不能如期穩定供貨而紛紛將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受上述不利因素影響,巴國紡織品出口在2013-2016年下降了14億美元,而同期主要競爭對手孟加拉、印度和越南出口分別增長30億美元、40億美元和80億美元。巴基斯坦的國際市場市佔率從2.3%降至1.5%,而印度從3.5%增至5%,孟加拉從1.6%增至3.7%

三、巴基斯坦紡織業發展的前景和機遇

1、國內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巴基斯坦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國,擁有1.9億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截至2016年,巴國紡織產品內銷量僅佔總產量的20%,一大原因是佔人口大多數的貧窮人口消費能力較低,傾向於購買廉價商品。2013-2016年,巴國宏觀經濟形勢呈現總體向好趨勢,2015-16年經濟增長4.7%,創過去8年新高,隨著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持續深入,巴國經濟增長有望進一步提速,進而提高巴國國民消費能力,給紡織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2、政府重視紡織業發展

由於紡織業關乎巴基斯坦就業和出口大局,加之產業商協會影響力較大,巴國政府對紡織業發展一直高度重視。紡織工業部於2015年發布《紡織品政策(2014-2019)》,擬通過實施一系列旨在促進紡織產業發展的激勵措施,目標在未來5年內實現紡織品出口額翻至260億美元,並創造300萬個就業機會。根據新政,巴基斯坦政府將向紡織業提供約641億盧比(約合6.1億美元)的資金支持,用於提供退稅、免稅、貸款補貼、貿易促進、建設紡織工業園區以及發展補貼等政策支持。2016年,巴國政府又推出系列出口刺激計劃,包括免除紡織機械設備以及棉花的進口關稅和銷售稅,將工業部門電價從15-16盧比/度降至11盧比/度並保證不間斷供電,加大出口退稅力度等,同時在2016-17年財政預算中對包括紡織業在內的5大出口部門給予優惠稅率扶持。雖然因政府發展資金短缺、資金撥付不到位等導致實施效果不及預期,但業界普遍給予積極評價。

3、資源優勢明顯

巴基斯坦是世界第四大產棉國,雖然近年產量下降,仍佔全球約十分之一的市佔率。同時,巴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人力成本優勢較大。巴國目前法定最低工資為114美元,紡織產業的半熟練和熟練工人的工資水平為每月150-200美元,在世界主要服裝出口國中均處於較低水平。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一定時期內,巴國將維持2.2%的人口增長率,成年勞動人口增長率將保持3.5%的增速,這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紡織業來說是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

四、中巴國紡織業合作現狀與前景

中巴國兩國都是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大國,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但兩國產業發展水平和階段的差異,也為彼此創造了廣闊的合作空間。

1、貿易關係緊密,產品優勢互補明顯

在《中巴國自貿協定》項下,除化纖產品外,大部分紡織品對巴國出口均可享受降稅20%-50%或零關稅待遇,巴國絕大多數紡織品對中國出口也享受關稅減免。目前兩國紡織及其相關產品貿易結構優勢互補的特點明顯。其中,棉紗和棉布是中國自巴國進口最大的產品種類,服裝則是中國對巴國出口的重要產品種類之一,已超過日本和德國成為巴國紡織機械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2、投資發展相對滯後,但潛力較大

早期,中國紡織企業赴巴國試水均不順利。1994年和1998年,中國紡織機械技術進出口公司和中國經緯紡織機械公司均曾與巴國企業合資建廠,生產紗管和環錠紡紗機等產品,但前者因勞資糾紛而於2006年退出,後者則因市場反應平平而停產。總體看,中國對巴國紡織業投資相對滯後。當前,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持續推進,為中國紡織業資本出海創造了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且隨著中國製造業成本優勢的減弱,紡織業迫切需求通過向外轉移重構價值鏈、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巴基斯坦以其現有發展基礎成為最有能力承接中國紡織業產能的國家之一,雖然相較孟加拉和越南等國未能搶得先機,但未來吸引中國紡織業投資的潛力較大。此外,近年來,中巴政治經濟往來不斷升溫,巴國對中國投資持熱烈歡迎態度,隨著中巴國經濟走廊建設的逐步深入,巴基斯坦包括電力供應和交通基礎設施在內的營商環境有望大大改善,這些也都將為包括紡織業在內的中國企業在巴國投資興業提供有利環境。

(資料來源:info.texnet1031)☺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