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歐盟CBAM 2026年上路 台灣布局低碳紡織品
「碳中和」成為顯學,歐盟修正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將在2026年上路,打造低碳產品是台廠進軍歐盟的重要工程,台灣以既有的機能性紡織品優勢加上生質材料,混紡成低碳產品料可奪得先機。
CBAM在明(2023)年起逐步實施、2026年正式上路,歐盟對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量加以檢視,若超過標準量,須購買「碳權」或交「碳稅」,這項制度對每年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占十分之一的紡織業來說,這是重要的基礎工程,尤其台灣掌握世界最大機能性紡織品能量,與歐美品牌客戶密切合作,積極接軌此趨勢。
經濟部工業局官員表示,台灣行政效率高、協助紡織業轉型低碳供應鏈,低碳回收原材料目前是品牌商的加分項,3年後將成為必要項目,台灣紡織供應鏈的優勢是產業群落依然完整,若品牌商來台灣,一週之內就可完整盤查上下游情況。
紡織所所長李貴琪說,台灣在化學和天然纖維的技術相當成熟,如與生質材料纖維素、鳳梨、香蕉、竹子結合,能藉此加分、與國際交朋友;台灣短纖業發展受限上游棉原料,搭上新材料能夠有新的生機。絲織公會理事長、台灣富綢纖維總經理莊燿銘說,疫情令人們開始反思與環境的互動,紡織供應鏈建構節能智慧工廠、低碳回收原料技術與概念已相當成熟,目前也沒有庫存壓力,期待趁機會展現優勢。
(資料來源: ctee 0822☺)
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