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研院攜手宏遠自動化快速打樣 可省7成人力
工研院與紡織大廠宏遠興業今天宣布在台南建置完成「成衣單站多工序自動化站」,以智慧化技術整合在地設計端與生產端的產業打樣需求,導入的機器手臂,抗反光3D視覺導引模組及人機協同等技術,已可達到節省人力成本30%,未來目標是70%,宏遠興業副總高錦雀表示,宏遠目前在衣索比亞及海地設廠,鎖定美國、歐洲及非洲市場,可以零關稅,創新及自動化除可節省人工,也能去技術化,當地工人可以很快投入生產,讓台灣成衣產業有全球競爭力。
工研院智慧微系統科技中心表示,紡織產業打樣時程冗長等痛點,與宏遠興業攜手合作開發「成衣單站多工序自動化站」,打破過去打樣分工細,常需4至5家不同廠商分別製作,耗時冗長的缺點,大幅縮短打樣時程至1至3天,運轉效率高,符合當前快時尚少量多樣的市場需求。
工研院此次導入的「抗反光3D視覺導引模組」,可針對成衣圓T不同尺寸衣料進行3D視覺辨識入料定位,再透過模組識別的定位座標精準傳輸給機械手臂,串聯起過去多半由人工執行的上下料及車縫工作。
工研院同時在宏遠台南總部建構「快速打樣自動化試量產概念示範場域」,展示台灣首創自動化應用於成衣多工序縫製路徑的技術,促使台灣紡織業的成衣製程邁向半自動化。
宏遠興業副總高錦雀指出,成衣製程要做到完全自動化其實相當困難,主要是由於布料、款式、車縫方式眾多,及布料柔軟有彈性,要以機械手臂穩定拿取有一定的難度,雖然國外已有一體成型的圓T自動化機器,但一次只能生產一種圓T樣式,微調的幅度很小,難以符合少量多樣的市場需求。
宏遠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的「成衣圓T單站多工序自動化站」,經3D視覺感測器判別後,機械手臂可自動夾取、放置大身及兩肩布料的模板至拷克機、熱燙印機縫製燙印,將原有分站式流程整合成為一站式作業,目標是節省70%的人力操作及步驟工序,未來如果能在圓T製作上穩定運作,可精進擴展研發不同成衣種類的模板,泛用性將大為提升。
高錦雀也提到,台灣有好的精密機械等技術,但太早放棄成衣,產業移到大陸、越南設廠,但在工業4.0智慧化後,大家都在思考,台灣產業能量能在紡織業可以做什麼,宏遠三年前啟動全球布局,到衣索比亞、海地設成衣廠,北卡設布廠,發現到最後怎麼競爭,創新自動化絕不能缺席。
宏遠和工研院成立專案做成衣的自動化,從圓T開始,高錦雀說,北美市場非常大,有客人下單到海地一千萬件 ,但一下子不敢接這麼多,就先接400萬件 ,但要買自動化設備,美國是全世界圓T生產最強及最穩定的,美國一家27人圓T產線可以生產4千件 ,設為標桿學習的目標,期許工研院研發出不一樣的產能和工序,學習國外最好的,台灣產業也更合作把市場做大,重新再打造台灣為成衣王國。(資料來源:money.udn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