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簽署的經貿合作協定正式生效
據吉爾吉斯新聞網12月6日報導,歐亞經濟最高理事會會議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召開,會議決定,2018年5月17日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及其成員國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正式生效。此外,會議還通過了2018年5月17日伊朗與歐亞經濟聯盟及其成員國簽署的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臨時協議。
2018年5月17日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經濟論壇期間,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與歐亞經濟委員會執委會主席薩爾基相及歐亞經濟聯盟(簡稱“聯盟” )各成員國代表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 《協定》範圍涵蓋海關合作和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部門合作以及政府採購等13個章節,包含了電子商務和競爭等新議題。雙方同意通過加強合作、信息交換、經驗交流等方式,進一步簡化通關手續,降低貨物貿易成本。 《協定》旨在進一步減少非關稅貿易壁壘,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促進我國與聯盟及其成員國經貿關係深入發展,為雙方企業和人民帶來實惠,為雙邊經貿合作提供製度性保障。
2015年5月,習近平主席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簽署《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宣布啟動中國與聯盟經貿合作方面的協定談判。自2016年10月首輪談判以來,雙方通過五輪談判、三次工作組會和兩次部長級磋商,於2017年10月1日順利實質性結束談判。
歐亞經濟聯盟成立於2015年,目前成員國有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均是“一帶一路”建設重要合作夥伴。中國與聯盟及其成員國經濟互補性強,貿易合作潛力大,2017年我與聯盟成員國貿易額達1094億美元。 《協定》是我國與聯盟首次達成的經貿方面重要製度性安排,標誌著中國與聯盟及其成員國經貿合作從項目帶動進入製度引領的新階段,對於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
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對接,使得中國企業對聯盟的出口潛力得到進一步發揮,歐亞經濟聯盟和歐盟邊界的物流、倉儲和相關服務發展潛力巨大,也將一定程度為中國企業對歐盟出口提供便利。我國出口產品將進一步立足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市場,並輻射歐盟及其他獨聯體國家市場。(資料來源:tex-asia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