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南亞提升聚酯回收產能至2成 窗簾、鞋子可100%全回收
近年來廢棄舊衣、紡織品等造成環境大問題,南亞(1303)新開發織物回收技術,不同於過去人工清除拉鍊、鈕扣等服飾配件,南亞改用PET製造拉鍊、鈕扣,使整件衣服都是PET材質讓回收更省時省工,並建立國內首條循環紡織示範供應鏈。
南亞用相同概念也成功改造百葉窗為「全聚酯材質窗簾」方便回收,就連馬克杯也已開發為全PET材質,現正研發鞋子也可成為全聚酯材質產品。南亞今表示將砸7.1億擴增聚酯回收產能,明年底前將聚酯回收產能從1成提升至2成。
南亞今召開環保永續產品記者會,由董事長吳嘉昭親率一級主管,於南亞位於林口的工三廠,對外說明南亞推動寶特瓶、織物回收再製的各項成果。今天的記者會主要聚焦寶特瓶回收、織物回收、材質單一化及原著色絲產品開發等4個主題。
南亞改用PET製造拉鍊、鈕扣,使整件衣服都是PET材質讓回收更省時省工,並建立國內首條循環紡織示範供應鏈。許麗珍攝
南亞2007年投入寶特瓶等聚酯製品回收,吳嘉昭表示,南亞使用回收寶特瓶生產聚酯粒,相較傳統石化製程的原生聚酯粒,碳排放量可減少72%;2021年回收寶特瓶數量達87億支,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19萬噸,且回收後有90%運用於生產技術難度較高且高附加價值的長纖絲,不同於其他同業主要生產短纖絲、片材等用途。
南亞目前已於台灣、中國、越南、美國、泰國及菲律賓等地建置聚酯回收產線,2021年度產能約22萬噸,預估2023年回收產品年產能可倍增至42萬噸。南亞今表示,將再砸7.1億元,於明年底前,將聚酯回收產能從1成提升至2成。
吳嘉昭另表示,擴大回收量,設計材質單一化產品已成為未來趨勢。也因此,南亞除了投入寶特瓶回收15年,近年來更擴大範圍,針對紡織品、馬克杯、百葉窗以及鞋子進行研發,全力發展環保永續產品。
全球PET產量中,約3成生產寶特瓶,其餘多數以紡織品為主。經統計,廢棄服飾更有85%採掩埋或焚化處理,南亞推動紡織產業循環經濟,著手開發織物回收技術。
南亞纖維事業部協理志陳志文表示,過去回收舊衣及紡織品時,須人工清除拉鍊、鈕扣等服飾配件,拉鍊是塑鋼、鈕扣則為熱固型樹脂,加熱後反變硬,都不利回收,因此浪費人力、速度慢且洗標不清等都是問題。
陳志文說,南亞近來3至4年,新開發織物回收技術,改用PET製造拉鍊、鈕扣,使整件衣服都是PET材質,不但讓回收更省時省工,透過近紅外線光譜技術並結合AI,自主開發衣料材質分類的智慧機械,舊衣於回收流程中,採全自動智慧分辨舊衣的材質及成份並自動分流,輕鬆做回收且效率提高。
南亞並與品牌領導廠商合作,將廢胚(色)布、邊角料及消費後舊衣回收,達成紡織產業循環經濟,近期更攜手台灣戶外運動知名品牌 「歐都納」,並結合理念相同的舊衣回收商、布廠及設計業者,共同建立國內第一條循環紡織示範供應鏈。
南亞也用相同概念,成功改造百葉窗為「全聚酯材質窗簾」方便回收。陳志文說明,目前百葉窗及羅馬簾多由不同材質,包括鋁片、PVC、ABS等的零組件及布面組成,南亞與國內窗簾大廠合作,改用PET製造窗簾的相關零組件,在功能不變下,替代鋁片、PVC、ABS等不易回收材質,成功改造百葉窗為「全聚酯材質窗簾」,回收更便利。
吳嘉昭表示,馬克杯也是使用南亞100%改質聚酯粒所製成,也就是馬克杯也成功開發為全PET材質,就連杯蓋也是PET材質,運動帽則使用南亞海洋回收絲所織成。
陳志文另指出,南亞現正研發鞋子也可成為全聚酯材質產品,也就是可以整雙鞋子回收,傳統的鞋子底部是PU材質不易回收,南亞希望從設計開始,將鞋子成功開發成為全聚酯材質產品,目前已投入一條產線且剛開始研發,預計1至2年左右可展示成果。(資料來源: appledaily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