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7年紡織服裝行業國際化發展呈現哪些趨勢?

2017年是中國“十三五”各項利好政策得以實施的重要之年,紡織品服裝出口或將扭轉連續兩年下降的趨勢,進入大發展、大調整時期。

今年以來,中國紡織業更加積極地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號召,並向縱深方向發展。中國紡織骨幹企業主動進行國際佈局的意識明顯提高。與此同時,在外貿企穩回升的形勢下,今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也面臨著嚴峻的貿易摩擦形勢。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雙重擠壓中國外貿出口。與此同時,川普新政和英國脫歐等“黑天鵝事件”頻發,使得中國紡織服裝外貿走向不確定因素陡增。

趨勢1─紡織業“走出去”向縱深發展

今年以來,中國紡織業更加積極地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號召,並向縱深方向發展。隨著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通”不斷加強,中國紡織業在“走出去”進行全球佈局、產能合作的能力不斷提升。

新聞回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於3月在上海正式宣告“中國紡織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成立。截至11月底,中國紡織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的成員數達到104家。這是中國紡織業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舉措,也標誌著中國紡織業從產品出口驅動向出口與國際產能合作並重的重大轉折。今年,“走出去”的步伐進一步加速,足跡遍布越南、緬甸、摩洛哥、突尼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南非、義大利、美國等。 9月,由中國紡織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主辦的2017中國紡織業“走出去”大會在南京舉行。會議期間來自多國的重量級嘉賓競相發言,引發對中國紡織業“走出去”的熱烈探討。

以衣索比亞為例,其為“一帶一路”沿線上的重要國家。今年5月,衣索比亞總理與中國紡織企業家見面會在京舉行。中國紡織企業代表們把握此次難得的交流機會,與總理和埃塞代表進行了深入溝通。6月,中紡聯領導第三次率領企業代表團前往進行投資調查。代表團與衣索比亞總理顧問阿爾卡貝博士在總理府舉行了見面會,雙方就合作備忘錄的下一步深入合作進行交流和探討。 11月,中紡聯第四次組團出訪埃塞。本次代表團與衣索比亞總理特別顧問等代表,以及衣索比亞投資委員會進行了工作會談,並與中國駐衣索比亞大使館臨時代辦進行了交流。代表團認為中國紡織企業在汽車用紡織品和再生纖維等細分行業與衣方具有較大的合作空間。衣索比亞十分重視與中國紡織企業的合作,不僅將紡織服裝業列為國家重點發展行業,更在財政部、海關、投資委員會等政府部門設立中國事務辦公室,協助中國企業到衣索比亞進行投資合作。目前中紡聯已將衣索比亞列為紡織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國別。

趨勢2─外貿止跌回穩趨勢明顯

2017年是“十三五”各項利好政策得以實施的重要一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化和企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有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有望扭轉連續兩年下降的趨勢,全年出口增速以美元計將在1%2%之間。

新聞回顧上半年,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分別出口531.5億美元和711.2億美元,紡織品同比增長1.7%。大類商品的出口量均同比保持增長:紗線、面料分別增長5.2%7.9%,針梭織服裝合計增長3.9% 1月~6月,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額1357.8億美元,同比增長0.4%,其中出口1242.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

下半年逐月對比來看,7月,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額275.7億美元,同比增長1.6%,其中出口254.9億美元,增長1.4% 1月至7月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額1633.5億美元,同比增長0.6%。其中出口1497.5億美元,增長0.3% 8月,匯率短期內快速波動不利於出口,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8月出口持續增長的步伐。紡織服裝單月出口在經歷了連續5個月的增長後再現負增長,但降幅不大,且出口額仍保持擴張態勢,環比實現增長,出口整體形勢依然向好。 9月,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額259.8億美元,同比增長5.1%,其中出口237.5億美元,增長4.3%。今年前9月,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累計2178.6億美元,同比增長0.3%,其中出口1997.8億美元,下降0.1% 10月,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額236.8億美元,同比增長1.9%,其中出口216.8億美元,增長1.2% 1月~10月紡織品服裝貿易額2415.4億美元,同比增長0.4%,其中出口2214.6億美元,下降0.01%,基本持平。 11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合計231.15億美元,同比增長8.02%,較上月增速提高6.7個百分點。其中,紡織品當月出口99.89億美元,同比增長11.31%;服裝當月出口131.26億美元,同比增長5.65% 1月至11月,全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總額2432.5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7%。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總額997.86億美元,同比增長4.02%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預測,201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或實現小幅增長,較去年有明顯改善。

趨勢3─“黑天鵝”事件引發連鎖效應

今年1月,川普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總統。他上任以來積極推行新政,動作頻頻。為推行其製造業回歸美國本土和消減對外貿易逆差政策,8月,川普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決定是否展開對所謂“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301調查”。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繼續適用“替代國”做法之後,川普政府於11月正式告知世界貿易組織(WTO):美方反對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12月,川普政府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出爐,將中國列為“競爭對手”。日前,川普還簽署了自1986年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減稅法案,法案將於20181月開始實施。

英國於今年3月啟動脫歐程序後,日前,歐洲理事會正式認可了英國和歐盟第一階段談判成果,並宣佈歐盟同意啟動第二階段談判,其中不確定因素陡增。

新聞回顧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0月,中國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繼續保持增長,增幅2.9%。其中紡織品和服裝分別增長9.2%0.6%。前10個月對美累計出口378.9億美元,微增0.4%,其中針梭織服裝出口量增長2.5%。從出口國別看,中國出口美國的紡織品服裝金額約占中國出口紡織品服裝總金額的16.6%。另據美國海關統計,前9個月,美國自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881.1億美元,其中中國占36.2%的市場份額。可見,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對美國市場相對平穩,並實現微幅增長。從近期增勢明顯的出口現象觀察,我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前景可期。而且,美國減稅對中國出口型企業短期有利,中長期效益待觀察。

儘管“301調查”舉動引發各界對美採取單邊行動損害中美經貿關係的擔憂,但紡織品沒有成為今年川普政府貿易調查的主要目標,部分是因為中美紡織品貿易是雙向的。 10年來,中國向美國出口紡織品總量大幅增長。中國如今也是美國紡織品出口的第四大市場。另外,2016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到5243億美元,比建交之初增長了209;雙邊服務貿易額超過1100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000億美元。與此同時,1980年至2016年,這36年間美國對華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金額不到300億美元。兩組數據對比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中美之間經貿往來,合作共贏才是主流。

自去年冬季開始,中國對英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開始走低。今年,中國對英出口持續下滑,前三季度累計同比下降9.7%。反而,近兩月中國對歐盟出口額實現持續、小幅增長,10月同比增長3.5%,其中紡織品增長5.6%,服裝在經過連續4個月的下降後恢復2.7%的增長。但歐盟增長的基礎仍不牢固,增長勢頭能否保持仍然有待觀察。

趨勢4─企業併購國際品牌步伐加快

今年,中國紡織骨幹企業主動進行國際佈局的意識明顯提高,並以全球視野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優質資源、先進研發能力和技術、終端渠道等領域的投資與併購,以此構築起了國際競爭新優勢。企業到海外投資合作,一方面規避了貿易壁壘、降低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將企業的營銷網絡、物流渠道與研發中心建到了產品銷售的國際市場,通過對生產、研發、物流、配送、營銷各個環節的資源優化配置,有效地整合了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新聞回顧以陽光、華芳、聯發、無錫一棉、無錫金茂、廣東惠達為代表的20餘家中國紡織企業陸續與衣索比亞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或正式協議,部分項目已經落地;天虹、百隆東方、華孚色紡、雅戈爾、魯泰、新大東、裕綸等企業在越南的棉紡投資合計已超過250萬錠;申洲國際、即發、東渡等針織服裝大型企業已基本構建國內和東南亞產能緊密配合的接單模式;在法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和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中國紡織企業主動整合全球產業鏈優質資源,例如江蘇天源以服裝智能化生產之路,成功進入美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如意集團今年繼續大舉展開收購行動。今年3月,英國百年品牌Aquascutum(雅格獅丹)1.17億美元出售給如意。 10月,如意就收購美國聚合物及纖維供應商英威達(Invista)服飾和高級面料,包括知名品牌萊卡業務簽署了最終協議。 11月,如意又以1650萬美元收購以色列男裝集團Bagir54%股份,成為後者的控股股東。這個規模較大的紡織服裝產業鏈相對完整的企業正將其全球化觸角延伸得越來越廣。兼併收購之路讓如意進一步整合全球優質資源,迅速擴大其國際產業佈局。

趨勢5─行業積極應對頻發的貿易摩擦

在外貿企穩回升的形勢下,今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也面臨著嚴峻的貿易摩擦形勢。從貿易救濟案件的形式看,進一步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傳統的反傾銷調查外,雙反案件、反規避案件均有所涉及。以往,發起貿易救濟案件的國家多是單一運用反傾銷或反補貼手段,現在出現了同時使用的情況。也就是說,發達國家使用貿易救濟手段愈發成熟,發展中國家從法律、立法以及政府機構上也積極跟進並運用上述手段,這對中國紡企在應對時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應該看到,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負面影響將長期存在,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將雙重擠壓中國外貿出口。

新聞回顧2017年上半年,中國紡織業就遭遇新立貿易救濟案件8起,預警案件2起,涉及美國、印度、哥倫比亞、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案件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3%。新立案件涉案金額近4.3億美元。預警案件涉案金額近10.7億美元。上半年中國紡織業遇到的貿易救濟案件呈現出幾個突出特徵:一是印度再次進入案件高發期,上半年的8起案件中有6起來自印度。預警案件中的人造纖維織物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高達9.5億美元,對企業出口影響較大;二是美國案件重出江湖。近年來紡織服裝領域案件的發起國多集中在發展中國家。但是今年上半年,美國對我聚酯短纖發起了雙反調查,是時隔6年後再次對紡織服裝行業發起原審調查,其背後的發展趨勢值得關注;三是化纖產品涉案集中,10起案件中有8起針對化纖產品,分別是:聚酯短纖2起,人造纖維、聚酯長絲紗線、腈綸織物、粘膠長絲、部分取向絲(POY)和高強力紗各1起。尤其是聚酯短纖類產品,是貿易救濟調查的重災區。

進入下半年,印度商工部於823日發佈公告,對我帶織物(BeltingFabric)發起反傾銷調查。 1027日,印尼反傾銷委員會(KADI)決定對我出口至印尼的聚酯紗線(SpinDrawnYarn)發起反傾銷調查。 11月,美國、加拿大、歐盟、澳大利亞市場紡織及鞋類產品被召回的共有52例,其中與中國相關的有19例。雖然產業遇到的貿易救濟案件呈現多發態勢,但是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在以商務部為主導的四體聯動應對機制的日趨成熟,企業的應訴積極性有所提高。在各方積極努力配合下,案件被控制在對中國企業出口影響最小的範圍,通過行業相關機構積極聯繫進口商及下游產業,建立抗辯同盟,從而最大程度上爭取利好結果。(資料來源:tex-asia 20171228

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