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邊是不見好轉的訂單,一邊是“不斷騷動”的市場!
隨著疫情愈演愈烈,紡織市場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而當疫情的發展趨於規律化,紡織行情也開始穩固,逐漸形成了一些新的常態。
▲終端需求不足,織造承受重壓:
首先,紡織企業的經營變得困難了起來。
受疫情影響,終端需求受到了極大的打壓,在產業鏈中一步步傳導,最終導致了市場上出現了“一潭死水”的情況。
當市場中的訂單能夠正常流轉起來的時候,品牌商、製衣廠、貿易商、織造企業各司其職,終端消費者買到合適的產品,而產業鏈中每個環節也能賺到該有的利潤。
但當終端消費被堵塞之後,產業鏈中各個環節都還是收攏資金,降低風險,而這個時候,處於產業鏈上游的織造端就承受了比以往更大的壓力。
胚布庫存方面,現今胚布庫存在42天左右,雖然較之前的最高點略有下降,但依然處於高位。
開機率方面,目前中國江浙地區織機開機率在67%左右,較去年同期下降接近20%。
在終端需求得以改善之前,織造企業的現金流難以得到有效的補充。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織造企業將會進一步收縮生產,胚布庫存一步步積累,織機開機率一步步降低,現金流一步步乾涸。
▲市場一點就著,卻一著就滅:
在平時行情正常的時候,市場上的布分散在服裝企業、貿易商、織造企業等各個環節中,大家各自承擔了一部分資金壓力;從上文的模型我們看到,在現今行情不佳,市場信心不足的時候,貿易商選擇減少備貨止損,織造企業則承擔了更多的壓力。
而與此同時,市場上並非沒有錢,貿易企業因為收縮了經營,手頭現金流實際是非常充裕的,沒有錢的只是織造企業而已。
而當貿易商手頭有大把的資金等待抄底之時,一有風吹草動,整個紡織市場就如同乾草堆遇上了火星,一點就著。
事實也正是如此,市場火熱的時候,一般都會伴隨著原料價格上漲與聚酯產銷爆發,其中聚酯產銷顯得更為直觀一些。
從近階段江浙地區聚酯市場平均產銷中,4月之後聚酯產銷一共迎來了三波爆發,一波在4月初,一波在4月最後一周,最後一波在五月初。
4月初的產銷爆發對應著國際油價大漲,4月最後一周的產銷爆發對應著1.3億米滌塔夫大單,而五月初的產銷爆發對應著國外陸續復工使市場看好後市行情。
受到利好刺激後,貿易商在抄底心理的影響下願意購進胚布,而部分織造企業也趁此機會選擇購買比原計劃更加多的原料,但受基本面的打壓,這樣的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市場很快就會回歸平靜,等待下一波或是需求、或是炒作的行情來臨。
不過炒作抄底總是存在風險的,在看到行情的同時,也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盡量不要讓自己變成“接盤俠”。
▲外銷轉內銷,線下轉線上:
進入五月之後,一波國外復工的消息傳出,市場也非常吃這一套,該漲不該漲的價格,到最後都漲了。
但事實是,需求總是出現一定的滯後性的,當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超過400萬人的時候,歐美國家最終的復工產能夠達到多大的力度依然存疑。
這種時候,訂單往往是最誠實的,有近200家企業其中僅有16%覺得近期行情有好轉。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部分企業把重心從外銷轉為內銷也就不奇怪了。貿易商陳經理表示:“今年開始,公司的外銷訂單比例已經從去年的7成降低到如今的不足三成,未來我們打算著重拓展內銷銷售的渠道。”
而在內銷中,網路商店訂單作為近兩年新興的市場受到了格外的關注,尤其是在疫情爆發的今年,實體商店的需求遲遲不能回暖,網路商店的訂單在布料銷售中佔據了更為重要的地位。
與實體店相比,除了一些服裝品牌的旗艦店外,網路服裝銷售過程中存在一定“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因為摸不到服裝的手感,消費者只能從照片及評價等方式來判斷服裝的品質,最終網路商店的銷量與服裝的品質往往不成正比。在布料方面,網路商店訂單經常是一種價格取勝的情況,單子不大,競爭不小,價格還要便宜,作為布料的提供商最終也只能掙一個辛苦錢。
不過相信在網店的銷量越來越大,消費者對這質量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各方面的監管逐步加強之後,這樣的情況會逐步發生改變的。(資料來源:tex-asia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