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貿易戰效應 紡織業轉單來了
美中貿易戰延燒,紡織族群普遍不受影響,甚至成為少數的受惠者,這段時間來自中國大陸的轉單效應不斷浮現。遠東新(1402)等上中下游業者坦言,貿易戰發展到現在,國際品牌湧向東南亞等地,確實有一些轉單效應、競爭優勢。
美國7月11日宣布,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0%關稅,紡織品赫見其中,一度引發外界擔憂。觀察原因,這幾年紡織業早就轉戰東南亞,或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於是較不受貿易戰的影響。
遠東新表示,已經做好全球布局,生產基地多元,不僅能夠應對美中貿易戰,以及各國祭出的反傾銷措施,更可受惠轉單效應。另外,美國、越南新產能年中陸續開出,可就近供應美國市場,提高競爭優勢。
力麗指出,目前透過建立印尼海外基地,成功降低中國生產。美中貿易戰發生以來,對美國、加拿大市場有更大的競爭優勢。過去大陸產品便宜,如今關稅增加,台廠在報價上終於不用再吃苦頭。
不過,力麗強調,雖然貿易戰帶來獲利點,但還不明顯。主要是今年聚酯原料PTA價格大漲,向下游織布廠、加工絲廠轉嫁成本的能力越來越弱,上游自行吸收部分成本,獲利被吃掉,抵銷貿易戰帶來的獲利。
所幸是,瓶用PET產品今年大好,價格穩健且市場需求熱絡,遠東新、力麗等上游化纖廠表現依舊不俗。遠東新昨(2)日股價收35.4元,上漲0.6元。
中游方面,布廠福懋稱不受貿易戰衝擊,反倒有受益;紗廠南紡則指如果貿易戰升級,越南擴產計畫不排除加速。
下游成衣廠方面,儒鴻直言,這陣子陸陸續續都有接獲轉單。現在來講,貿易戰對公司沒有「扣分」,但至於「加分」多少,對營收尚未有明顯的貢獻。
聚陽也說,貿易戰戰線拉長,多數客戶普遍希望把訂單轉移大陸以外的地方生產,轉單效應雖然看得見,但還不是那麼明顯。紡織品不是美國課稅主要目標,是主要原因。
從美國課稅清單來看,聚陽觀察,大陸紡織品只占全部的8%,受到的衝擊有限,品項集中在布料、特殊規格皮革等,對成衣廠還沒有太影響。(資料來源:tipo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