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灣GDP「坐4望5」的真相
2月底,主計總處大幅上修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久違地站上4%以上高點。當全世界仍在跟疫情搏鬥,台灣怎麼做到連兩年繳出亮麗的經濟表現成績單?
一場大疫,為台灣帶來轉機。繼去年台灣經濟正成長,成長率站上3.11%,反超中國。2月底,主計總處調高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4.64%,較前次增加0.81%,創7年來新高。
▲台灣經濟「坐4望5」,有多不容易?
台經院主任孫明德形容得精準,其他國家正成長,是因為去年負成長,比較基期低所致;但台灣去年成長3%,今年還要再成長4%,「就像學生已經考85分、90分,還要再進步一樣。」
為什麼好學生為何能再考高分?因為有三大助攻。
助攻1:美中經濟前景比之前更好
原因之一是,全球景氣谷底反彈,與台灣貿易往來密切的美、中兩國,即將迎來高成長。
據國際預測機構IHS Markit最新預測,美國2021年GDP達5.7%,中國7.6%,較前一個月各上修2.6、0.2個百分點。 中國大陸、美國是台灣第一和第三大出口市場。
跟中國去年已V型反彈不同,美國深陷疫情,去年第四季GDP依舊是-2.5%。但如今,採購經理人指數一路向上,民間投資由負轉正,顯示美國正在強勁復甦。
加上1月以來,受惠於疫苗快速接種,美國為首,全球確診人數、死亡人數大幅下滑,經濟表現受疫情牽制的情形,也將逐季好轉。IMF預估,世界貿易量將由2020年衰退9.6%,轉為2021年成長8.1%。
助攻2:傳產已經接棒,出口各業皆旺
經濟成長率由消費、投資、國外淨需求組成。國外淨需求的定義是出口減掉進口的淨值。主計總處這次上修,增幅最大的是國外淨需求。簡單講,就是出口比預期還要好。
據主計總處最新推估,全年商品出口3784億美元,較前次預估增加209億美元,年增9.58%。電子資通訊業去年下半回溫,今年受惠5G滲透率提高,加上車用電子需求增溫,半導體業進入超級景氣循環週期,可望挹注出口。
跟去年最大不同的是,傳產也走出陰霾,為出口帶來貢獻。根據財政部統計,我國傳產出口主力: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及其製品,出口金額都在去年第四季轉正。不只量增,價格也漲。按美元計價,前三類產業的最新出口物價指數年增率,分別為8.72%、1.75%、11.43%。
傳產復甦有兩大推力。孫明德解釋,一是去年即V型反彈的中國,帶動原物料價格上漲。今年初,國內半導體、台商回台建廠需求,鋼鐵業者受惠。然後,歐美國家接棒,景氣復甦,帶動石化、機械出口。螺絲廠世豐總經理陳駿彥在法說會上表示,看好疫後美國建築工地需求成長,整體訂單能見度至今年4月。
「今年台灣很幸運,」孫明德總結,「產業上沒有哪個特別好,是每個都很好。」
助攻3:半導體、台商、都更聯手,民間投資旺
另一個挹注GDP上修的因素,來自民間投資。主計總處預估,全年民間投資超過4兆元,年增3.91%。
主要力道有二:半導體資本設備進口持續成長。台積電1月宣布,2021年資本支出最高達280億美元,是近幾年平均水準的兩倍。
另外,疫情放緩,加速台商回台投資。孫明德觀察,去年疫情影響,很多廠商投資考察、工廠遷移活動都暫停,因為人一移動,就要隔離14天,預料今年疫情解封,投資活動會再增溫。
「加上,(投資台灣)方案今年是最後一年,按往年經驗,台商投資會更加爆發,」孫明德說。政府統計,「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截至2月初,共通過814家投資案,總投資金額約1.2兆台幣。其中,中小企業申請家數最多,但台商回台投資的金額最大。
另一個助攻的力量,來自政府積極推動危老重建和都更。過去3年,合計核准件數逐年成長。
若以縣市別分析,都更集中在台北市,危老重建散在新竹縣、台中市、彰化縣、高雄市,四個縣市的核准重建面積均逾1000平方公尺。
隱憂:通膨
從出口到投資,都前景一片大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警訊?
通膨可能是其中之一。
主計總處這次也上修消費者物價指數,由1.16%增加至1.33%,比疫情前、2019年還高。
觀察消費者物價走勢,可以看躉售物價指數(WPI)。躉售物價是用來衡量生產過程中,原料、半成品和製成品的批發價格。儘管第一季躉售物價仍負成長,但已從去年第二季谷底反彈、逐季好轉,主要力道來自農、禽畜產品和基本金屬價格成長。「未來CPI可能受到成本推動,會不會受影響,值得關注,」孫明德示警。
不過,話鋒一轉,他又強調,政府對油、電價有控制機制,不會完全反映國際價格波動,因此民眾不必太擔心。
另一個要留意的是,今年上半,傳產延續去年第四季以來的好光景,整體產業仍供不應求;但進入下半年,當廠商產能全開,若需求還沒恢復,價格就會走緩。(資料來源:tw.stock.yahoo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