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色紡纖當道 台供應鏈贏更多 7檔吸睛
▲在紡纖供應鏈重組 國內紡纖廠有利接單:
全球紡纖供應鏈,在歷經中美貿戰、東南亞疫情、中國大陸限電等因素衝擊,加上國際棉價走高,正進行重組。國內紡纖廠具特殊性、功能性產品生產能力,且,垂直整合完整、經濟規模夠大,市場預期,重組後的供應鏈,有利國內廠商接單。
上中游廠包括新纖、力麗、力鵬、宏益、聯發紡,因特殊產品及複合式產品比例提升,在品牌服飾廠少量多樣下單模式增加下,預期,未來幾年,營運可望在穩定中逐年成長。
另外,下游的儒鴻、聚陽、廣越等成衣代工廠,也因自身的供應鏈具「集中採購、一佔式購足」的優勢,在符合NIKE、GAP等全球品牌服飾廠下單需求下,手中訂單能見度可望有更明確的增加。
力麗表示,先前受惠東南亞、越南地區的轉單,手中訂單已排滿到年底,部分產品甚至已到明年第一季;近期中國大陸限電又激勵產品 報價調漲,因此,今年營運在外在多項利多因素的激勵下,2021年獲 利會是近幾年來表現最好的一年。
中國大陸限電加劇轉單效應;集盛第三季營運看回不回,訂單更是滿到年底;集盛指出,由於公司的工廠均在台灣,未受成衣廠越南停工影響,業績持續勁揚,預估 第四季會因尼龍、加工絲報價持穩在高檔,獲利將優於預期。
隨著中國經濟起飛,工資居高不下,中國傳統製造業正面臨了寒冬,避免中美貿易戰的風險,品牌商正尋找中國以外的產能;聚陽表示,國內紡纖廠供應鏈正好適合品牌廠的需求。
除此之外,紡纖供應鏈重組後,根據品牌商的供應商集中計畫,儒鴻表示,大型供應商將會取的更多的訂單。品牌商信賴大型供應商穩定的財務能力與分散的產區布局、大型供應商的規模與管理能力,將成為新的進入障礙,全球客戶考慮到穩定性及風險分散,台灣的紡纖供應鏈是客戶下單的首選。
聚陽、儒鴻、廣越,目前手中的訂單能見度都已看到明年的第一季了。
▲綠色紡纖當道 台供應鏈贏更多:
東南亞疫情、大陸限電,已讓越南及中國大陸的紡纖供應鏈產能驟降、供給減少;國內化纖廠表示,此時更能凸顯台灣紡纖供應鏈的價值,除已帶動尼龍與聚酯行情走揚,有利於台系化纖業者產品報價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對台灣高機能性、環保永續紡纖供應鏈的訂單,將更穩固、有正向增加趨勢。
全球機能性服飾有60%來自台灣,而國內回收環保酯粒的產能市占,也是全球前三大。遠東新董事長徐旭東在今年的股東會上指出,有愈來愈多的國際品牌客戶要求原料要Recycle、環保材質,看好此產業前景,集團將持續在美國、日本、越南、大陸及台灣等地,投資建置R-PET(再生聚酯)從上到下的綠色供應鏈,預計2025年再生聚酯產能將達86.5萬噸,穩固綠色產業領導地位。
包括Nike、adidas等客戶,對遠東新的環保化纖產品下單量已逐年在增加;遠東新預期,公司將成為全球環保回收酯粒產品前三大的企業。
近一年積極投入廢棄寶特瓶回收酯粒產能提升的力麗則認為,中國大陸這次的「能耗雙控」政策將會讓當地的化纖供應鏈大幅減產,甚至小廠可能加速淘汰,也凸顯台灣紡纖供應鏈節能減碳、環保回收材質的重要性。
在全球服飾品牌廠逐年提高機能、環保材質比例下,力麗指出,品牌服飾廠對台灣紡纖供應鏈的下單動能更會增強。
中國大陸限電、國際油價反彈,激勵化纖產品上游原料價格大漲,聯發紡表示,要爭取更多國際品牌服飾廠的訂單,機能性、環保回收、特殊規格的產品,將會是客戶決定下單的重要條件。(資料來源: ctee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