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紡織市場預判:這場疫情或將影響全球經濟

近日,中國各大紡織陸續開市,紡織市場正在緩慢復甦中,而放眼望去,這場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能否估量?

回顧最早的公開,201912月,中國武漢首次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當時幾乎沒有人能想像它會影響整個中國,更沒有聯想到對全球經濟產生多大影響。大約兩個月後,各大機構預測的結果是全球經濟將再次放緩,因為疫情已經導致全球貿易減速。

▲疫情全球蔓延紡織市場缺乏支撐:

織廠方面,因中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物流有所恢復,織廠庫存壓力逐漸下降,但是新增訂單方面依舊不理想,多數小型織廠表示近期暫無成交,還是要等三月份完全復工再看。

目前來看上下游市場實質性轉好,還需時間的積累,加之國外疫情的蔓延,或將影響全球消費,短期內市場形勢還難以對紡織經濟形成支撐。

▲疫情波及全球經濟共同體: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最大的貿易和製造國。任何影響中國經濟的事情都會直接反映到全球經濟上,這是很自然的。由於前期疾病蔓延,中國採取了全方位的管控,各行業的供應鏈已經因工廠延期開工而暫時中斷了。

因此,各大機構及經濟學家們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預測是謹慎的。

路透社(Reuters)27日至13日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表示,受冠狀病毒打擊的中國經濟“將以金融危機以來本季度的最低速度增長”。在中國、香港、新加坡以及歐洲和美國的40位經濟學家預測,中國2020年第一季度的年度經濟增長率將從上一季度的6%降至4.5%。不過,經濟學家們樂觀地認為,經濟將在第二季度反彈。

新冠病毒的影響將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出現在貿易統計中。根據世貿組織217日的商品貿易晴雨表,2020年初世界商品貿易增長可能仍然疲軟。即時衡量貿易趨勢的指標為95.5,低於去年11月的96.6,遠低於該指數100的基線值。世貿組織說:“它不考慮最近的事態發展,例如新冠病毒的爆發,這可能進一步降低貿易前景。”

與此同時,國際能源機構(IEA)的石油市場報告(OMR)認為,全球石油需求十年來首次下降。二月份的報告說:“全球石油需求受到新冠病毒和中國經濟的廣泛關閉的嚴重打擊。目前預計第一季度需求將下降435千桶/天,這是10多年來的第一次季度收縮。我們已將2020年的增長預測下調了365千桶/天,至825千桶/天,為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於二月十三日表示,直接往返中國的外國航空公司的客運量已減少80%,而中國航空公司則因來往中國的國際航班而減少40%的載客量。它指出,“鑑於航班取消數量增加和全球範圍擴大,預計新冠病毒的影響將大於2003年非典疫情造成的影響。季節性旅客載運量是另一個可以減輕的因素,因為自2003年以來,中國的國際航空運輸量增長了五倍。”

到目前為止,亞洲的經濟影響最為明顯。韓國呼籲採取緊急措施,新加坡以及泰國和馬來西亞今年都下調了增長前景。日本經濟也在萎縮,主要汽車製造商豐田(Toyota)和日產(Nissan)報告稱,日本在中國的工廠都出現了生產故障。

儘管新冠病毒尚未被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為大流行,但這種可能性仍然存在。世界銀行2013年的一項研究曾說:“一場嚴重的大流行病就像一場突然、深刻和廣泛的全球戰爭。”因此,嚴重的流行病可能造成相當於全球中國生產總值近5 %的經濟損失,或超過3萬億美元。

龐大的數字後面,留下的是更深層次的思考,上下游、供應鏈、全球經濟都是共同體,環環相扣。當前疫情下,中國紡織業的發展該如何思考與布局?

有關專業人士給出了分析,當前紡織產業要通過持續轉型升級,實現以“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為標籤的高質量發展目標。

在科技創新方面,關鍵纖維新材料和智慧製造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推廣、產業用紡織品新應用領域的拓展仍然是發展的重點。

(資料來源:.tex-asia0228)☺

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