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訂單銳減紡織企業求變謀生機
剛迎來復工的紡織外貿企業,又開始經受海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衝擊。隨著海外確診人數不斷攀升,一些紡織服裝企業表示,其海外訂單持續銳減,有的企業甚至全部訂單被取消。
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2020年1月至2月紡織品服裝對外貿易數據顯示,受到春節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影響,中國前兩月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下降,且幅度大於整體貨物出口金額降幅。
面對以上情況,一些紡織企業在“疫”中求變,提前佈局。也有專家建議,政府相關部門階段性提高紡織出口企業的出口退稅率,幫助企業穩定出口。
▲出口訂單消失:
繼Hermès和GUCCI之後,法國奢侈品牌CHANEL也決定在短期內暫停生產,將在接下來兩週內關閉其位於法國、瑞士和義大利的工廠。
該公司發布聲明稱:“香奈兒根據政府指示,決定關閉其在法國、義大利和瑞士(製錶業)的全部生產基地,以及高級時裝、成衣、高級珠寶和珠寶首飾的生產。”
據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法國開雲集團旗下的奢侈品牌已經關閉了在義大利的6個生產工廠。Hermès也宣布,關閉位於法國的42家生產基地至3月30日,另有多家品牌紛紛取消了2021早春度假秀。
受國外市場波及,中國國內不少紡織外貿企業開始出現訂單取消、生產停滯等情況。
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的中國輕紡城,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儘管已重新開市半月有餘,但生意卻遠不如預期。
“我們的外貿訂單全部被取消了。”3月24日,紹興柯橋納旭紡織品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上證報,公司產品主要出口美國、義大利、英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在隨著歐洲疫情持續發酵,很多訂單已經被取消,相關生產只好暫停。
當地另外一家服裝外貿企業工作人員則表示,3月份左右是夏季交貨高峰期,由於疫情影響,開工時間晚了20天,工廠出現訂單延遲。“成本上升了,還要支付訂單違約金,現在工廠現金流吃緊,加上韓國的訂單被取消,我們正面臨生死考驗。”
類似撤單的情況不少。湖州市一家紡織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公司外貿佔比達到90%,參加展會是拓市場最重要的途徑之一,但今年上半年原本參加的20多個境外展會,都因疫情影響取消了行程。往年這個時候企業訂單早已排到6月、7月了,可今年4月以後的訂單還沒有著落。
3月19日,中國商務部召開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現蔓延之勢,一些國家生產、消費等領域受到衝擊,貿易活動減少,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外貿企業可能將遇到外需不振、訂單減少等問題。
▲紡企求變自救:面對困境,一些紡企開始轉變思路,提前佈局。
2月3日,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全面復產復工。作為出口業務佔比超七成的紡織服裝企業,該公司積累了美國、歐盟、南美等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商和零售商客戶。相較一些中小紡企,該公司的應對更為積極自信。
近日,該公司工作人員向上證報介紹,雖然目前還未接到訂單取消的通知,但國外訂單出現了小範圍的暫緩。“疫情肯定對訂單量有所影響,我們會根據消費結構的變化,開發更多的產品,提供特有的優質服務,滿足各種需求,留住客戶。”
四川一家主攻東南亞和非洲市場的紡織品進出口公司的負責人表示,疫情在東南亞等國家的波及程度不及歐美地區,公司在復工復產之餘,持續在穩定東南亞市場市佔率、線上維繫老客戶上下功夫。
“接下來會考慮內部調整進出口比例。”河南新鄉一位棉紡生產出口廠商也透露,預計今年一季公司訂單量比去年縮減約三成,短期內公司會考慮將外貿銷售重心轉移至國內或者是疫情較輕的地區,開拓新的海外市場。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白明認為,除了要將穩外貿的發力點更多落實在客戶渠道的維護與拓展上,必要時也需要以退為進,結合消費升級,積極拓展國內市場。通過深耕國內市場,可以讓國內企業特別是一些輕紡企業在外部環境惡化的情況下“留得青山在”。
面對國際展會紛紛延期或取消,浙江、甘肅等地則通過佈局“線上展會”幫助外貿企業拓市場。
▲扶持政策頻出:多項扶持外貿企業的政策也在陸續落地。
紹興市柯橋區也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對企業的參展補貼範圍從重點展會擴展到所有境外展會,鼓勵企業積極向疫情較輕地區市場突破;實施出口信用保險政府聯保政策,免去高風險時期企業下單的後顧之憂;加快外貿企業政策兌現,化解企業遇到的現金流問題。
“這次疫情也無形中改變著社會理念和人們的生活規則,改變著社會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繼而也改變著產業生態和行業結構。”東華大學紡織行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研究員王華認為,隨著消費者對生命和健康認知的提升,衛生防護消費的習慣將成為新的時尚,各種防護用、消毒衛生用等紡織品將層出不窮,滿足消費者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有業內人士表示,疫情帶來的考驗是紡織外貿企業主動做大做強的源動力,紡織企業應藉此機會,通過技術創新、轉型升級,在“疫情戰”中佔據一席之地。(資料來源:tex-asia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