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全球供應鏈失衡問題 「這時段」有望紓緩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指出,儘管美國物流網路等指標進一步惡化,但供應商原材料交付時間和未交付訂單等指標已有改善跡象。隨著供應鏈逐漸趕上需求增加,且政策措施在物流系統中發揮作用,預期許多供應鏈失衡問題將在2022年中獲得解決。

瑞銀列舉出5項改善跡象,包括供應商交付時間和積壓的訂單已開始減少、貨櫃運費已較高峰下降近20%,東南亞工廠陸續復工、並接近滿載,晶片短缺潮改善曙光已現、以及南加州港口效率正在提升。

瑞銀指出,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自10月的60.8升至11月的61.1,顯示製造業活動依然穩健。雖然供應商交付和未交付訂單2個分項指數仍處於較高水準,但已有所下降,顯示供應商交付時間和積壓的訂單已開始減少。

其次,從上海到洛杉磯的貨櫃運輸成本,過去1年來增加達一倍多,但目前已自9月中的1.24萬美元高峰逐步下滑近20%,目前處於7月以來最低水準。此跡象意味著對亞洲產品的需求略微減弱,且貨櫃運力也在釋放,但運費下降的部分原因為季節性因素所致。

再者,部分服裝製造商表示,位於東南亞的工廠陸續復工,且目前產能已達8090%、預計年底將達到滿載。雖然Omicron病毒株造成些許不確定性,但此次對生產影響可能較小。而東南亞的疫苗接種率已經提高,部分政府已把疫情從大流行病轉為地方流行病來因應。

此外,晶片短缺一直是造成此次供應鏈瓶頸的關鍵問題,許多晶片製造商認為供應短缺將持續到明年下半年,但瑞銀證據實驗室(UBS Evidence Lab)資料顯示,電晶體庫存已有所回升,電晶體的可用供應在今年首見增加,較10月的近期低點增加了約25%。

而汽車等產業今年均處於嚴重晶片荒狀態,但在年底前好轉,促使部分汽車製造商提高產量。雖然汽車產業已大幅下調今年全球輕型車產量成長預測、從1月時的13.9%大減至0.5%,庫存也降至歷史低點,但新車庫存在1011月有所改善,顯示市場漸露曙光。

最後,把貨物自船上運到客戶手中仍是挑戰。儘管南加州港口過去幾個月已全天營運,但卡車司機短缺、倉庫空間不足及運輸瓶頸等因素,導致長時間延誤仍然未解,目前有101艘貨櫃船正在洛杉磯和長灘港口等待停靠,其中30艘在近岸等待、71艘在遠海等待。

瑞銀指出,目前南加州港口貨船數量接近歷史高峰,由於碼頭泊位只能容納30艘船,雖然待泊時間仍較長,但港口效率正在提高、狀況已趨向穩定。預期塞港問題短期可能仍將持續,但隨著年底假期後回補庫存旺季過去,情況可能在明年2月初農曆春節後開始緩解。(資料來源: ctee1226)☺

202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