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員工響應烏克蘭戰爭動員 中歐國家快撐不下去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成千上萬烏克蘭男子離開工作崗位,返回烏克蘭,中歐地區建築工地、工廠裝配線等勞力密集工作正面臨無人可補的窘境。
據《歐洲動態》(EurActiv)25日深度報導,在過去10年間,因為較高的工資和放寬簽證等誘因,烏克蘭人逐漸湧入中歐地區,填補了當地建築、汽車製造業和重工業等薪水較低的勞力工作。自俄羅斯2月24日入侵以來,這些烏克蘭移工中有許多人已返回家鄉參戰,這個局面突然造成歐洲一些工業化程度很高的經濟體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
路透採訪了波蘭和捷克14名公司高階主管、人事招募業者、產業發展機關和經濟學家,而他們表示:烏克蘭移工的離開導致成本上升,以及製造訂單和建築工作的延宕。
在俄羅斯入侵之前,烏克蘭人是中歐地區最大的外國移工群體,根據行業貿易組織的數據,波蘭和捷克分別擁有約 60 萬和超過 20 萬的烏克蘭的移工。代表19,000家公司的波蘭雇主貿易組織(Employers of Poland)估計,自戰爭開始以來,約有150,000名烏克蘭工人(主要是男性)離開了波蘭。
法國24(France 24)新聞於5月於達沃斯(Davos)世界經濟論壇談到缺工問題。(YouTube)
波蘭軌道電車和鐵路線建設商ZUE Group的執行長諾瓦克(Wieslaw Nowak)表示,該公司的一名分包商最近未能完成與鋪設軌道有關的工作,因為旗下30名烏克蘭工人幾乎全部都離開了。「由於大量外流,許多公司正在各個建築工地大規模尋找新的員工。」他告訴路透。「這肯定會影響成本和工作進度,因為如果有人同時失去幾十名員工,那重建團隊所需要的時間可不是幾天就能達成。」
雖然歐洲央行(ECB)在6月時原先預計烏克蘭難民的湧入將緩解歐元區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但歐元區以外的歐洲工業化經濟體似乎正在發生相反的情況。主要為婦女和兒童的數十萬烏克蘭難民抵達這些地區時,並無法填補許多職務空缺,因為這些工作通常是在建築業、製造業等對體力要求較高的行業,而這些國家的法律又限制了許多女工勞動時所能負荷的搬運重量。
公司高管告訴路透,從培訓女性難民操作叉車到在亞洲招聘新工人,公司都在爭先恐後,想盡辦法來填補勞動力缺口。對於許多努力從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恢復,又面臨戰後能源飛漲和通貨膨脹急劇上升的公司來說,遇上勞動力突然短缺,著實成為十分嚴峻的挑戰。
捷克工業聯合協會副總裁斯皮卡爾(Radek Spicar)告訴路透:「烏克蘭工人的流失加劇了公司所面臨的問題。」公司表示,他們無法滿足商業夥伴的所有需求:所以他們只能延後交付和繳交罰款。」
捷克共和國的工業生產佔國家GDP的30%,是歐盟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波蘭緊隨其後,為 25%。(資料來源: chinatimes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