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美貿易戰半年!中國紡織服裝業受了哪些影響?

2018年416日,中美貿易戰打響!當下,已開戰6個月了,信息紛繁複雜,形勢撲朔迷離,市場走勢難以捉摸。今天我們就數據說話,直觀分析貿易戰持續升級情況下,紡織服裝業所受影響幾何。

回顧事情的發展

事兒是美國先挑起來的,美國對中國搞了一項調查,覺得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放水,導致美國很多品牌在中國被各種山寨,而且中國賣給美國太多東西,卻買的很少,所以要揮舞起大棒,教訓一下中國。

怎麼教訓?

加關稅。一大批賣到美國去的商品都要被加稅,涉及的中國商品規模可達600億美元。

紡織服裝行業最新運行動態

今年以來,我國服裝行業依然面對著複雜的發展環境,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內銷市場消費變革提速。在這樣的環境下,服裝企業積極轉型調整,創新升級,行業在壓力和挑戰中實現了良性發展。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1 - 7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462.67億元,同比增長3.60;利潤總額575.28億元,同比增長5.51;銷售利潤率為5.50%,比2017年同期提升0.10個百分點;銷售毛利率14.31%,比上年同期下降0.26個百分點;三費比例為9.00%,比上年同期上升0.04個百分點。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部分紡織服裝品已經被貿易戰的戰火波及,且隨著匯率波動在新時期也將成為常態,對企業出口訂單的成本核算和利潤實現無不構成挑戰。但即便如此,仍有諸多出口紡織服裝供應商及跨境電商賣家認為該品類也存在很多機遇。

毋庸置疑,中美貿易戰之下,中國服裝企業出口將面臨大挑戰。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大家都懂,工廠企業開拓新興市場,轉型跨境電商都會是一個新的嘗試。

服裝出口受傷最重

我國出口的紡織服裝製品中,紡織產品約三成,七成為成衣或服裝加工產品,打仗就是要打讓對方最疼的地方,所以,服裝出口更容易成為受衝擊重點。事實亦是如此,歐美日進口皆有同比下滑。但是一帶一路的偉大方針,是我們持續戰鬥的堅強後盾。

做衣服這種活兒,美國老爺是不大樂意幹得,最有可能受益的是越南。越南是美國第二大的紡織品服裝進口市場,人多而且便宜,中國的訂單大部分都被他搶走了。

1,孟加拉成為全球第二大紡織出口國

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多方瀕臨陣亡。然而,在這場槍林彈雨之下,隨著美國零售商發出更多的訂單,孟加拉國服裝業正成為這場貿易戰的“漁翁得利者”,但黃麻和皮革製品等行業的情況尚未出現好轉。

英國金融時報最近的一份報告稱,儘管迄今為止,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商品出口國,但在過去十年裡,一些工廠業主開始將生產轉移至孟加拉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其他發展中國家,此舉是為了尋求更低的工價,並對沖依賴一個國家所帶來的政治和經濟風險。

孟加拉國當地服裝製造商承認,他們從美國接到了更多的工作訂單。事實證明,這種看法是正確的。

Viyellatex集團為例,這是一家主要出口歐洲國家的孟加拉國服裝商。

Viyellatex集團的董事長兼總經理David Hasanat表示,兩年前在孟加拉國停止了業務的3名美國買家現在正準備下大宗訂單,不過他並沒有透露零售商的身份。

Hasanat表示,這三位買家並不是他們唯一的客戶,隨著中國的服裝價格因關稅而水漲船高,許多美國服裝零售商現在正排起長隊爭相下單。他補充稱,貿易戰是將買家轉到孟加拉國的必要推動力。現在,Hasanat遇到的每10位買家當中就有3位來自美國,歷經6個月的發展,Viyellatex集團的美國買家數量同比增長了25%。

Hasanat說,如果特朗普政府最終廢止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那麼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增加。早些時候,許多中國服裝企業在墨西哥設立工廠,以享受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賦予的關稅特權。但現在,出於對撤銷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擔憂,中國投資者正將工廠遷出墨西哥。

在中國對從美國進口的天然纖維徵收高關稅之後,由於棉價下跌了10%,孟加拉國也在購買棉花方面獲益。據悉,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價值10億美元的白色纖維。

同樣地,孟加拉國服裝製造商Ha-Meem集團的總經理AK Azad預計,來自美國零售商的訂單將會增加。在該公司價值5.5億美元的產品中,有90%銷往美國。

中美貿易戰之下,儘管越南已經從中獲得了巨大利益,但孟加拉國確實有著增加收益的空間,尤其是對服裝業而言。

AK Azad補充說:“但是,首先我們需要提高我們的生產能力。”

孟加拉國服裝製造商和出口商協會主席Siddiqur Rahman表示,貿易戰所帶來的“回扣”可能不會立即顯現。他說:“不過,現在的訂單狀況的確比去年有所好轉。”

去年全球服裝業務價值也同樣顯示出中國服裝業的下滑趨勢,儘管中國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服裝供應商,但其所佔市場份額從36%降至34.9%。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孟加拉國的出口總值為290億美元,所佔份額從6.4%增加到6.5%。不過,其他行業尚未呈現出獲益態勢。孟加拉國黃麻商品出口商協會(Jute Goods Exporters'Association)的前主席Enamul Haque Patwary表示,黃麻產品還沒有從貿易戰中受益。製造商和出口商也表示,孟加拉國的皮革和皮革製品的訂單尚未出現激增。

2,三大國際組織將投資緬甸

自從美國本月對高達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25%的關稅以來,中國人對緬甸製造和生產設施的興趣有所提高在緬甸 - 韓國投資促進研討會期間,他告訴緬甸時報。

緬甸投資和公司管理局(DICA)副局長吳丹昂覺日前表示,緬甸將從中美貿易戰中獲益他說:“中國企業一直諮詢DICA,在緬甸投資和建立基地的事宜。”

緬甸很可能會看到,隨著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戰升級,來自中國的製造企業數量可能會激增。在美國開徵第一輪關稅後,北京方面的回應行動是對美國出口中國的340億美元商品徵25%關稅。

不久前,美國威脅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額外的10%關稅。如果實施這一舉措,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為5050億美元的商品中,約有一半將被徵收關稅。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商想要在緬甸生產,這樣可以規避美國關稅而未來兩年,三個國際組織將在緬甸紡織業投資超過75萬美元。

DaNa設備於1010日宣布,這將涉及緬甸工匠,社會企業,Turquoise Mountain,一個非政府國際組織和DaNa設備,隸屬於英國國際發展部。

Turquoise Mountain緬甸業務代表Harry Wardill;緬甸各地的手工藝品種類繁多,令人驚訝。我們很自豪能夠支持這些產品,通過與當地織工合作,確保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增值。

緬甸工匠項目,最初將在克欽邦,欽邦和撣邦進行,以後將擴展到其他州和地區。目的是改善和保護當地紡織品市場,提高緬甸產品的全球市場份額。因此,該項目將包括為當地編織者提供培訓和建立更好的市場,使產品增值並增加家庭收入。

在克欽邦密支那項目的開幕式上,英國國際發展部的領導人Gail Marzetti博士表示,通過“投資紡織品,我們認為該項目可以為緬甸傳統紡織業務的長期成功和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

3,越南紡織業迎來回歸潮

早前,越南國內紡織服裝企業遭遇了一系列外國投資者退出市場的訂單,尋找其他具有一定競爭力的領域。

然而,通過短期的調整,從技術投資到降低成本及政策調整,越南重新獲得了信任。外國投資,國內紡織服裝業的投資者蓬勃發展,大訂單返回越南。

據越南“越南新聞”629日消息,越南紡織服裝行業將在未來12年實現最高速增長,預計未來2年行業增長率為14%,到2030年進一步增長10%。目前越南除向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出口紡織品服裝外,還積極出口至中國,俄羅斯,柬埔寨等新興市場。

越南紡織服裝協會(維塔斯)表示,由於越南的紡織服裝業具有產品質量的優勢,並且可以實現快速交貨。因此,合作夥伴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通過其他國家的訂單沒有質量和交貨時間保證,加上國內企業的變化等等,投資目光重新回到越南。

伊藤忠集團(日本)斥資50億日元(約合4700萬美元)購買了Vinatex10%的股份。此外,遠東服飾有限公司(百慕大)在VSIP II-A工業區(平陽)擁有製造工廠和加工服裝的投資證書,註冊資本2500萬美元。

早期時候,遠東集團(台灣)已經在Bau Bang工業園區花費了數億美元用於織物和化學項目,並繼續簽訂合同,租賃更多的土地,開展廣泛的投資。

在北方,赫伯頓(新加坡)有限公司在南定省實施了Ramatex紡織服裝廠的投資項目,總投資額為8000萬美元。預計該工廠將於明年開始運營,每年可生產25000噸面料,1500萬件服裝,為約3000名工人創造就業機會。

可以看出,在這個回歸時期,外國投資者不僅僅是外包,而是從直接投資,間接投資到收購和收購紡織服裝企業股份的多樣化。預測,紡織項目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往越南發展。截至目前,大多數外國直接投資項目都投資於紗線,服裝和配飾。

未來總體趨勢情況分析:短期平穩,穩中有變!

我國服裝行業將繼續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三品”戰略的有效實施,預計2018年服裝行業總體將繼續保持較為平穩的發展態勢。

紡織服裝行業在當前新形勢下,應加快交易速度,調整好市場分佈,特別是設美的客戶(包括其他國外客戶對美)的業務比例,或價格溢價能力,加大自主研發力度,提高產品及自身競爭力,以應對新的形勢變化。當然在歐美市場不景氣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大對於“一帶一路”地區的市場關注。

這些國家及地區已享受到“一帶一路”倡議的收益,對中國產品有著很好的印象和需求。相信中國紡織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無人能及。

(資料來源:tex-asia1029)☺

201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