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度對中國聚酯切片發起反傾銷調查
中國是印度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印度經濟遭受巨大衝擊,將大大提升中國對印度出口的風險,同時印度最近一直動作不斷,加徵關稅、海關扣貨、抵制國貨、封殺APP、加強原產地證審核力度,中印政治局勢緊張也給紡織服裝業的前景蒙上了陰霾。
印度對華聚酯切片發起反傾銷調查,紡織工業涉案金額呈高速增長態勢。
2020年8月5日,印商工部貿易救濟總局發佈公告,裁定中國產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又稱PET Resin)調查期內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進入印度市場,對印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並存在進一步損害威脅,且傾銷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因此,建議對應訴企業生產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徵收15.54—146.11美元/噸臨時性反傾銷稅,對其他企業統一徵收200.66美元/噸臨時性反傾銷稅。
“近年來,印度對中國起的反傾銷調查較為頻繁。”在第三期經貿預警情況分析會上,中國貿促會法律事務部副巡視員李薇舉例說,以黏膠長絲為例,印度雖長期依賴進口,但印度企業和政府卻屢次運用關稅、反傾銷等貿易壁壘措施,阻止中國產品進入。2005年,印度對中國黏膠長絲提起反傾銷調查,2017年又發起了反傾銷日落複審調查,2018年作出了第二次反傾銷日落複審終裁。1995年到2004年,儘管印度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數量較多,但涉案金額遠低於美國和歐盟。自2005年起,印度對中國反傾銷金額迅速上升,到2016年已高達數十億美元。目前,印度對中國反傾銷調查的產品範圍越來越廣,排名前三的為化學原料和製品工業、醫藥工業、紡織工業,涉案金額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前期,印度人造纖維工業協會也申請對中國60代以上的黏膠長絲紗線啟動反補貼立案調查。印度在皮革製品、農產品、紡織品等方面的500-550種商品與中國是競爭關係,以印度目前對中國商品強硬的態度來看,未來,加徵紡織品關稅也並不是不可能。目前印度國內對此呼聲很高。尤其是紡織產業的風險值得企業重點關注。
目前中國的紡織業面臨著產能過剩,外銷面臨疫情及政治因素,現在又加上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而帶來的出口訂單分流,紡織業在今年可以說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資料來源:info.texnet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