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布料出口持續增長跨境電商潛力巨大
近日,阿里巴巴國際站發布的《布料產業跨境電商發展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紡織品出口發展趨勢良好,出口額逐年上升。該報告顯示,在2001年至2018年間,中國紡織業外貿迅速增長,增幅達到179%。2018年,中國布料出口達到210億米,約佔世界紡織品出口額的1/4。布料出口帶來的巨額貿易順差逐漸成為中國外匯的主要來源之一。
今年以來,阿里巴巴國際站針對精選中國國內10個特色產業帶上的具體產業發布相關系列報告,從貿易前端對買家畫像進行分析,為賣家提供產業側指導,《布料產業跨境電商發展報告》便是其中之一。
報告顯示,前5個月,中國累計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483.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5%;其中布料出口占比接近70%,其餘紗線、紡織副料如羽絨、花邊等填充物及裝飾物佔30%。
根據上述報告,目前“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中國紡織布料的主要出口地。而從國家趨勢來看,越南是中國最大的布料出口市場,約占中國紡織品出口總量的9%、出口金額的10%。
阿里巴巴國際站大家居產業高級運營專家沈曉燕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一直是紡織品出口大國,紡織品也是中國出口支柱產業之一。中國紡織品上下游產業鏈完善,從紡紗、織造、染色到成衣加工等都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優勢。
沈曉燕說,近幾年,隨著工資水平的上漲,中國在紡織產業鏈中的成衣加工逐漸失去了價格優勢,導致部分服裝加工企業外移。而東南亞的越南、印尼、柬埔寨,以及南亞的印度、孟加拉等成衣加工廠,卻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利用當地低廉的勞動力生產成衣,出口歐美。雖然這些新興國家的成衣加工業增長迅猛,但本國布料自給率嚴重不足,需要大量依賴進口。
根據報告,隨著中國紡織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年來中國布料進口繼續減少。布料自主研發能力的不斷增強,使得一些過去由歐美日壟斷的高端布料已能在國內實現自主生產,布料出口也呈由低端到高端的趨勢,特別是功能性布料和印花類。目前,東南亞國家已經成為中國印染佈出口的主要市場。
面對布料出口的巨大商機,沈曉燕建議,中國企業要練好內功,保持危機意識,勇於開拓新型市場,特別是從孟加拉、越南市場甚至是非洲,尋找新的增長點,以減少與傳統歐美貿易摩擦帶來的風險。同時,要注重產品的研發與售後服務,通過升級與研發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根據阿里巴巴國際站的買家畫像和行為分析,布料將會越來越重視再生環保、功能性這兩大主題。布料品種將會不斷細分,特定場景下的布料種類將會越來越多,比如瑜珈布料、沙灘褲布料等,而不僅僅單純停留在梭織、針織等傳統意義上的種類。中國布料企業要不斷開拓與創新,充分利用國際站平台,抓住布料出海的紅利。
民生銀行研究院產業發展研究員郭曉蓓告訴記者,“一帶一路”倡議恰逢中國紡織業歷史性變化的關鍵時期,為中國紡織業走出去、整合全球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一帶一路”沿線共65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4億人口,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的29%,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新興市場。中國紡織企業應利用海外投資與併購,對全球各種優質資源如原料、設計、品牌、市場渠道等進行產業鏈垂直延伸,從而提高整個產業的附加值。另外,充分結合、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與中國在紡織服裝領域的互補性,實現共享、共贏。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布料產量為490億米,全部集中在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其中,浙江、江蘇和福建位列全國布料產量前三甲,布料產量分別約佔總產量的58.95%、12.66%和11.46%。而就商家數量集中度而言,阿里巴巴國際站上,布料商家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約佔全部商家數量的87%,紹興、蘇州和嘉興排名靠前;就競爭激烈程度而言,目前,阿里巴巴國際站上商家所在城市就其線下規模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跨境電商藍海挖掘潛力依然很大。
在經濟全球化以及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跨境電商產業正在呈現出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紡織服裝類企業紛紛佈局。然而,郭曉蓓也提醒,紡織服裝企業進軍跨境電商也不見得就一定都能夠保證成功。畢竟跨境電商只是一種渠道,未來隨著競爭的加劇,比拼的關鍵仍是產品,即滿足客戶追求的高性價比,或者細分領域的極致專業化,本地化服務競爭將成為未來跨境交易的關鍵點。
(資料來源:info.texnet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