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灣優勢仍在 品牌廠看好
台灣機能性紡品在國際市占率第一、研發創新能力居全球領導地位,在NIKE、ADIDAS執行採購集中化,國內紡纖廠在品質與成本優勢下,成為受惠國。遠東新在垂直整合優化,今年淨利率看增,營收更有機會創歷史新高;儒鴻獨步全球的機能布及ODM技術,今年供應鏈已獲3家歐美新客戶加入;聚陽則預期,未來3-5年,在新客戶的加持下,每年訂單量會以5-7%的幅度增加。
NIKE、ADIDAS等廠下單動能增加,加上本身產能持續擴充,遠東新生產事業三大部門中的石化事業已轉虧為盈,固酯等化纖產業倍數成長,紡織也小幅成長。
訂單量增加,為滿足品牌客戶需求,遠東新從2017年看準全球服飾廠採購集中化趨勢,在美國、越南、日本投資新增生產線,新產能陸續開出,遠東新力拚2018年營收能創歷史新高。
儒鴻今年獲Duluth等四家歐美服飾廠客戶加入,為應付訂單量增加;儒鴻指出,已計畫在東南亞新設產線,同時也需委外發包工廠協助,才能應付不斷增加的客戶訂單。
主要客戶GAP等服飾廠,每年減少約10%供應商,集中向優質供應商下單的政策,已讓聚陽今年訂單量有5%以上的成長。
另外,新增H&M、ROOTS、SKECHERS等3個大客戶,以及轉單效應,聚陽預期,未來幾年,每年訂單量應會以5%上下增加。(資料來源:工商時報0917)☺
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