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灣:紡織產業步入第四次改造

電商崛起、全球環保意識提高、中國大陸化纖產業壯大、中美貿戰激勵東南亞新興供應鏈形成,台灣紡織產業從1950年以來,繼天然纖維、人造纖維染印技術及機能性布料三次大躍進後,已進入第四次產業進化改造!

包括新纖董事長吳東昇、聚陽董事長周理平等國內上下游領導廠商都認為,環保類紡纖的研發創新、快速反映,少量多樣的接單模式、上下游一條龍式加差異化的生產,會是未來台灣紡纖產業能在全球市場競爭及生存成長的基礎。

翻開台灣紡織產業的進化史,台灣紡纖廠先前每一次的躍進都翻轉紡織業及其供應鏈,並為產業帶來產值的大幅成長;目前,在全球紡織產業居領頭羊的台灣機能性布料技術發展日趨成熟,雖在全球市場仍居領先地位,但經過十年,已逐漸面臨大陸、東南亞地區廠商的紅海競爭。

台灣在環保紗纖供應鏈有優勢,十年磨劍,國內遠東新的海洋紗、新纖的環保紗,已是NIKEADIDASTHREAD等全球品牌服飾商指定的供應商,近幾年來,陸續與台灣紡纖廠進行合作,更已提供給世足、奧運等比賽穿戴。

電商崛起,NIKEADIDAS等品牌廠紛紛尋求與網路通路合作,同時為維繫成長動能須持續豐富產品多樣性、提升對下游需求變化的反應速度,持續要求旗下供應商增加品項和縮短交期;網路通路業者如AMAZON成立自有品牌投入電商市場。台灣紡纖供應鏈已有足夠的實力應付電商快、狠、準式的下單模式,調整組織結構、強化生產流程,相信可以再領風騷。

在面對中國大陸及東南亞新興市場的低價搶單競爭,上下游一條龍式加差異化的生產模式,是國內紡纖廠出頭的藍海策略之一;原本以布紗為主的國內紡纖廠,為了爭取更多快時尚、個人化以及客制化高的電商及高值化市場商機,紛紛進行一條龍生產,擴大復合紗、功能性高的紗種,以滿足下游廠對“多樣少量”產品的需求。

差異化,更是全球競爭的利基;國內紡纖廠近二、三年來相繼推出應用在3C產品領域、汽材、醫療、長照,甚至是食品級等紡纖材,都顯示國內紡纖產業正進行另一波的產業改造,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全球紡織市場走出一條台灣自己的路。(資料來源:tex-asia1112)☺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