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孫偉挺:中美貿易摩擦下紡織業的出路

1121日,中國浙江省紡織行業協會七屆四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海寧召開。與會人員圍繞中美貿易摩擦,交流了當前的形勢與對策。華孚控股有限公司、華孚時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偉挺在會上作總結講話。他說:中美貿易摩擦將是持久性的,但浙江紡織不失信心;產業互聯網模式下的新製造是大勢所趨;產品差異化與成本差異化是王道;越南與新疆,是製造業轉移的必然選擇。

01中美貿易摩雖會持久,但浙江紡織不失信心

現在的世界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抬頭,預期不樂觀,不確定性越來越強,所以大家才會緊張,其實從消費的角度看,變化不會很大,主要變化是流通與生產環節的庫存,比如原來可以放三個月,現在只能放一個月,導致整個產業鏈的需求縮小,這種局面還會長期存在。如今全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一有風吹草動,大家神經繃得很緊,變得非常敏感。

關於中美貿易摩擦已經從過去的合作為主轉變到現在的競爭為主。我們要在兩個不同的環境下,轉換觀念、思路。中美貿易摩擦其實是美國的一個藉口,特朗普抓住了中國的弱點,因為你是一個商品輸出國。中國國企越來越強,中國製造2025重點補貼中國弱勢、美國強勢的產業,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夠,中國的關稅比美國高……所以美國要求中國開放,要打壓中國的出口貿易。

中美關係具有長期性、複雜性與多變性。摩擦會常態化,不是3年、5年,而是10年、20年,甚至更長,它是兩國關係的綜合反映,而不是正常貿易規則所致。全球生意要三分看,中國市場、美國市場、其它市場,你如果致力於做大做強,那就要三分天下佈局,這樣平衡性會相對好些;想做中美之間的貿易,可以通過第三國,比如越南;中國出口到美國,美國進口到中國的事情要盡量少做,少做才安全。

浙江人的營銷能力、聰明程度,包括反應速度、吃苦耐勞精神等,是有目共睹的;另外,浙江對民營企業的理解更透,浙江民營企業的分量更重,政府很多創新也是以浙江為起點。如果在浙江辦紡織企業都辦不好,坦白地說,也不要到別的地方去辦,這點信心我們要有。每個企業面臨的情況不一樣,所以你的商業模式、戰略規劃也不一樣,究竟該怎麼走,其實大家冷暖自知,自己去選好定位。

02產業互聯網模式下的新製造是大勢所趨

馬雲講了個新製造,其實馬雲是用互聯網思維講新製造。馬化騰在騰訊20週年的講話,把騰訊未來10年押寶在產業互聯網上,按他企業的體量及站的位置,看得比我們更透一些。是產業的人去搞互聯網,還是互聯網的人去搞產業,大家說來說去就是這個話題。商品消費互聯網,以阿里巴巴天貓、淘寶為主體,現在有云集、拼多多等,其基本商業模式是流量。產業互聯網的未來是產業智能,它的內容一定是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它不是過去的產業,也不是過去的互聯網。一個生意有沒有前途,要看往上走的能力,比如4G5G,華為肯定有前途。拼多多砍一部分更窮的人的買賣,雲集砍一部分拼多多的買賣,現在的消費互聯網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所以大家在集中精力猛攻產業互聯網。

有可能2018年以後,產業變革會加速推進,構成一種什麼樣的邏輯關係呢?你的商業模式成為你的數據模式,你的數據模式如何應用,就成為應用模式……今後所有的企業,沒有數據驅動能力,有可能就不在平台上,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講,你只有等待命運的安排,你能做好的就是產品。在現在的環境下做生意,每一個環節都有很多庫存,庫存有三種情況會發生變化,一種供不應求,一種供過於求,一種供求基本平衡,三種情況下庫存的變動完全不一樣。市場在看不見的時候,大量的環節是博弈,如果是純粹的交易買賣,完全受這三種狀態的波動,庫存不可控。用合同的方式來進行交易,漲價了怎麼處理,跌價了怎麼處理,平怎麼處理,這樣搞戰略合作才有可能。企業庫存,大概有10%20%是因失誤造成的,但產業互聯網可以減少這些失誤。產業互聯網一旦打通,數據從消費端迅速同步,各就各位,這時你的準備就很充裕。

未來企業,一種是練好自己的內功,在產業互聯網到來的那一刻佔據好的位置;一種是處於邊緣化的游離狀態,脫離出市場主體。產業互聯網一旦形成,哪怕是現在最強的單體企業都會面臨挑戰。

03產品差異化與成本差異化是王道

商業的基本邏輯永遠不變。第一是產品差異化,你有人家沒有,人家有你比他產品更新,質量更好,那你永遠有飯吃有錢賺;第二是你的組織效率比別人高,成本比別人低,這時價格戰就是戰略而不是戰術。所有的企業都要練就這兩門功夫,要么做產品差異化,要么做成本差異化。哪怕只有一門武功,最多也就是少賺一點。否則,講企業戰略是子虛烏有。

至於一個企業或一個車間你智能化如何搞,產能轉移到哪裡,這無非是你的定位,要在哪個檔次上做哪個品類而已。比如要做成本低的那你一定要轉移出去,死守浙江肯定沒有出路,你今天的競爭力明天會不存在。你如果有志於做全球佈局,就必須進行產業轉移,多少到新疆,多少到越南等,千萬不要以為一時的成本優勢在一個發達區域能夠長期保留。對此我們深有體會,4年前到越南,我們原來感覺他們的學習能力肯定要比中國人要差,其實並不是。

我向車俊書記建議,應該把浙江定位成中國的“意大利”。意大利到今天哪些東西最強?絲綢最強,中國、印度賣的是廠絲、坯綢,全世界的高端品都和它有關,在織品裡面麻、毛都和它有關,在服裝裡面它和法國並駕齊驅。那它靠什麼?靠差異化,全世界最貴的設備在意大利。還有一個核心能力是時尚,時尚不僅僅是一個顏色時尚就可以了,技術其實體現在產品上,可持續化、環保化都是時尚的表現,要不斷緊跟時代的步伐。

差異化是永恆的,成本是暫時的,擁抱互聯網才有機會。不准備好,不加入未來的鏈條有可能就會被淘汰。做單體企業是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一年一年變化,突然之間發現你不在哪個俱樂部的時候,你的產業生態就沒有了。

04越南與新疆,製造業轉移的必然選擇

華孚製造業轉移,一是阿克蘇,一是越南。

華孚的主業,常規產品會越來越少,但是細分品類有一定差異化能力的產品會去發展。除此以外,我們對接終端品牌建立供應鏈模式。我們跟全球100多個較大規模的終端品牌都有往來,先提供流行趨勢,給他們建議。提前兩年預測,把顏色、材質、工藝技術及一些社會潮流、生活方式等,融在幾個主題裡面,最後通過顏色表達,這就是趨勢引領,是個複雜的遊戲。趨勢虛無縹緲,要把虛的實做有相當難度。所有的市場都是從趨勢開始,有了趨勢以後你才能創新。華孚是跳過直接客戶到終端品牌,讓他們的設計師、買手認可我們的趨勢,再指定我們的產品。華孚一年有20幾萬個訂單,把小批量多品種的色紡紗線做成大規模定制。要么併購,要么合作成立供應鏈,然後在我們的小鎮裡做新製造佈局,打通數據,按照市場化的原則,做協議化的合作。

越南最近很熱,土地價格炒的非常快,華孚四年前去,土地賣50美分,現在華孚越南工業園已經賣到140美分了,越南跟中國不一樣,土地少,人多。如果要去越南發展,你可以成為鏈條裡的某一個環節,訂單我可以給你找。做產能轉移,越南現在處於中期,初期已經結束了。我們去的時候的成本,一個工人的工資是800塊人民幣,現在已經到2100,每年的增速在15%左右。

越南的產業結構調整沒有過渡期,產業轉移和分工像中國,我們從沒有產業,小產業,到大產業,現在又面臨轉型,社會要人才,觀念要轉變,時間太短。英國用了100年的時間,才從傳統產業慢慢迭代到科技產業,我們只用了30年時間,所以大家感覺到特別辛苦。只要有好的項目,資金不是問題,但人才嚴重脫節,用他你不滿意,不用他又沒有人。我們還有30年過渡期,越南時間更短,所以越南的未來更痛苦。現在日本很多電子企業轉移到越南去,對紡織轉移帶來衝擊,畢竟電子工廠的整體環境要比紡織工廠好。

新疆這幾年抓維穩,案件越來越少。從今年開始,新疆又開始重點抓經濟建設。

我們預計鼓勵後道到新疆做產業延伸,將迎來發展機會。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貨運班列估計三年後就會開通到瓜達爾港,跟這條路有關的企業到南疆去投資一定是好的。不管怎樣,中國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增長,這些我們是深信不疑的。資料來源:tex-asia1124

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