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德國企業為「Chaos-Brexit(英國脫歐混亂)」預做準備
再過六個月就是B-Day(英國脫離歐盟日),英國將於明(2019)年3月29日脫離歐盟。鑑於英國政府與歐盟雙方談判滯礙難前,許多觀察家預期屆時將是一場硬脫歐,即彼此間並無任何貿易、投資、產品批准或資料保護等新規定。因此,許多企業正為有關當局及公協會贊同的「最壞情況」預做準備。
隨著時間流逝,德國證券交易所在其最新形勢報告中表示,剩下的時間不足以避開所有可能面臨的負面後果,由於時間壓力及高度不確定性,緊急情況計畫大多僅涵蓋最必要的預防措施,以避免大部分業務瓦解。英國政府已公佈數十份公民及企業建議手冊,為無序的英國脫歐預做準備。
此外,除了歐盟執委會透過網站針對現勢發展提供說明,德國工商會(DIHK)亦公佈英國脫歐線上檢視單(https://www.ihk.de/brexitcheck-en),德國企業可依18項主題目錄就可能後果預做準備。德國工業總會(BDI)長期以來組成專家工作小組,負責查核英國脫歐各個層面,並為企業編制商業建議;對於中型企業也已公佈了一份指南資訊。
根據行業不同,企業面臨的立即後果也有所異。從繁複的進出口,即貨物在一日間必須完成課稅,到與供應商、客戶或員工間的合約是否有效,都在後果涉及的範圍之內。例如:BMW車商正在英吉利海峽的兩側尋找貨車停車場及倉庫地點,以應付可能的交貨瓶頸。該車商除擬於B-Day(英國脫離歐盟)後四週關閉其設於Oxford的Mini品牌車廠,將暑休提前之外,也因為預期新關稅實施將帶來大量文件及官僚障礙,正對IT系統進行投資。據知情人士透露,僅BMW的英國脫歐計畫便耗資數百萬英鎊。
與大多數公司相同,Volkswagen及Daimler兩家車商則不願對外談及自身企業的應急計畫。 VW表示,該公司與全體工業界一樣,需要快速及充分瞭解英國與歐盟間未來的關係型態。海關程序須儘量簡化,以避免加重生產及分佈全歐洲供應鏈的負擔。至於銀行業則長期以來一直為英國脫歐預做準備,並得出結論。即便歐盟與英國間自由貿易有持續存在的可能性,但明顯的是,許多金融交易因貨幣區不同,無法再由倫敦進行處理。如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及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已將部分業務領域自倫敦遷至法蘭克福或歐洲大陸其他地點。
金融相關產業先驅早已決定,整個公司及投資銀行中央預訂中心將位於美因河(Main),而非泰晤士河(Themse)。過去叁年來,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已將辦公室客服暨後勤部門及IT領域的產能轉移至中歐大陸、亞洲,特別是以法蘭克福做為總部。
德國證券交易所,做為德國最大的證?交易所及歐洲最大的衍生商品交易所(Eurex,歐洲期貨交易所),已建立自己的項目計畫,其任務之一為確保在明年叁月底英國脫歐後,備妥所有必要的許可證明,以俾交易順利進行,這也包括來自英國的客戶。
在清算以歐元計價的衍生商品業務方面,德國證?交易所為招募客戶,長期以來已透過倫敦證?交易所旗下清算公司LCH提供相關獎勵方案。在這項金額達數十億歐元的業務中,LCH絕對是歐洲翹楚,已有越來越多客戶正轉向歐洲期貨交易所,其在歐元清算的市佔率現約為10%,將以25 %為設定目標。
德國化學製藥業擔心由於英國脫歐的混亂導致的嚴重後果。根據德國化學業公會(VCI)資料,所有在英國為了歐盟市場銷售而註冊登記的化學塬料,將不可再繼續於歐盟直接販售。化學業巨擘BASF預估,在「無協議」的情況下,高額關稅及官僚海關程序將讓每年額外成本達到數千萬歐元。諸如重複註冊及批准步驟之類的監管偏差,可能導致額外成本。 BASF已成立一個跨部門小組,針對客戶、供應商及服務業者間因英國脫歐發生的不同假定情況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另旅遊業者TUI也就英國脫歐恐面臨失序的情況備有應急計畫。 TUI執行長Friedrich Joussne表示,最重要的問題是,擁有150架飛機的大型機隊是否仍擁有歐盟航權。該集團為倫敦上市公司,在歐盟以外擁有超過50%的股權。(資料來源:tex-asia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