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慧衣商業模式 拓市關鍵
智慧衣距離正式大規模商轉,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紡纖產業綜合研究所智紡組組長沈乾龍分析,突破關鍵不一定是技術,而是商業模式,當中包括創新材料的認證,銷售通路的選擇,以及售後服務如何讓消費者買單等。
沈乾龍觀察,現在紡織廠在智慧衣的發展方向,主要有二,一種是跟品牌商合作;另一種是與服務商、系統商跨界合作,找出產品新的市場定位跟附加價值。此外,現在一些中小企業以自有品牌名義進行銷售,這是第三種方向。
沈乾龍分析,第一種情況下,市場是由品牌來主導,考驗品牌對產品的觀感。缺少品牌商的行銷,消費者需求便很難被激勵起來,品牌就不會大量採購,產品就很難規模化。同時,品牌商為了要推廣智慧衣,要重新訓練銷售人員,也必須重新設計產品售後服務,背後要付出的心血不算小,不僅考驗意願,更考驗跟紡織廠之間的溝通。
第二種情況下,智慧衣必須結合服務商、系統商的跨領域技術,或是異業結合,像是醫療照護、健身房,透過資訊服務增加消費者黏著度。沈乾龍說,此時產品的市場定位、目標客群很重要,需要花時間來尋找。此時衣服只是一個配件,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什麼樣的資訊、服務,不斷讓消費者買單,還有花錢買服務。
沈乾龍指出,智慧衣的市場考驗還有很多,包括使用大量創新材料組合,未來產品需要的認證有哪些;智慧衣究竟是衣服還是電子商品,商品應該要上架沃爾瑪還是App Store;當前市場百家齊鳴,各廠規格不統一,結果就是價格偏貴,難維持一定量跟價,普及化受阻。
(資料來源:money.udn0324)☺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