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砍單潮來襲 紡纖業危機四伏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服飾消費市場蕭條;東奧、NBA等賽事停辦,衝擊運動休閒服飾的終端需求,NIKEADIDAS等品牌廠,已對供應鏈掀起一波波的延單、砍單潮,國內紡纖廠首當其衝,金融風暴後最危急時刻儼然已至,紡纖廠負面連鎖效應醞釀中。

市場指出,這波衝擊是從下游的成衣廠開始往上發酵,品牌先砍成衣廠訂單,成衣廠轉向取消布廠訂單,布廠再往上游的纖維廠減單,幾已形成無法抵擋的砍單風暴。

營項從紡纖原料純對苯二甲酸(PTA)、固聚酯粒,到成衣、針織布、工業用絲、胚紗、聚酯粒、加工絲(DTY)一條龍生產的遠東新預期,此風暴可能從3月、4月成衣產業開始,45月會掃到布、紗廠,6月會往上延燒到纖維廠。

根據紡拓會近期接獲國內製衣公會與絲織公會會員廠商訊息,遭到品牌客戶砍單,許多工廠現金流快斷,中小企業快撐不下去,快要放無薪假。紡拓會也向政府提出,針對紡織業,希望能提供紓困補助。

國內已有中小型假撚業者被國外客戶告知,後續訂單待通知再出貨,因為客戶工廠也要停工了。修改的L/C已給銀行,但因當地封城,銀行無法處理,要時間等待。

跨國、大型成衣廠如儒鴻、聚陽等,雖也面臨客戶延單、砍單,但兩家公司指出,仍能透過排程置換、產能調節,緩解生產壓力。不過,儒鴻、聚陽對成衣產業今年全年的景氣,已從年初的審慎樂觀,現在已轉為謹慎保守。

國內主要加工絲(DTY)、瓶用聚酯粒、聚酯粒廠力麗指出,因所生產的產品較具機能性、客製化及特殊性,客戶延單、砍單的數量不多,可以透過生產排程、市場分散,解決產能的不確定性。力麗指出,以印尼萬寶龍廠來說,目前的稼動率來有八成以上。

遠東新表示,近幾年,手中產項多以瓶用酯粒為主,疫情延燒,但民眾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還是有,因此對瓶用酯粒市場需求仍在。

不過,紡纖業者認為,此波疫情究竟何時平息,誰也不敢預測,加上疫情造成的油價大跌,也連動紡纖原料酯粒、加工絲價格的大跌,雙重打擊下,這波風暴對產業衝擊之大,是金融危機以來從所未見。(資料來源:ctee0406)☺

20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