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發展模式助中國紡織企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進紡織工業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也是新時代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發展的關係,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作出積極貢獻。”日前,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走進黃梅縣暨紡織行業節水技術交流會在湖北黃梅舉行,工信部節能司相關負責人在會上如是表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在會上呼籲,企業不僅要謀發展,同時也要為生態文明建設作貢獻。這對企業實現良性發展,處理好企業和社會、環境、自然之間的協調關係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紡織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和重要民生產業,但在發展的同時行業不可避免地帶來資源、能源的巨大消耗和污染排放,尤其是印染行業,給生態環境帶來較大壓力。

孫淮濱建議企業要將“1+5生態發展模式”貫穿到自身轉型升級實踐當中。 “1+5生態發展模式”是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紡織工作委員會共同研製的一套生態文明建設標準。模式中的“1”是指首先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國家和行業的准入條件,這是基本門檻。同時,還要符合當地的環保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 “5”是指企業要遵循發展生態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生態民居、建設生態文化、形成生態管理制度五大模式。

上述相關負責人還為紡織行業綠色發展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快綠色化改造,推廣應用先進綠色製造技術,推進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提升行業資源能源利用和清潔生產水平。二是充分發揮行業綠色工廠的標杆示範作用,加強技術交流,鼓勵紡織產業向園區集聚發展,推進紡織行業與電力、機械、石化等產業的耦合發展,建設綠色工業園區,帶動行業整體綠色提升。三是加快能耗、水耗、清潔生產等標準制修訂,鼓勵制定嚴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提升紡織行業綠色發展標準化水平。

▲做好節水工作

紡織業是傳統的高污染行業,在生產過程中,纖維原料、加工染料或助劑等產生大量廢水及污染物。有關統計顯示,染整(即印染和後處理)廢水佔80%以上,化纖生產廢水量約佔12%,另外8%是其它紡織廢水。用水總量大、用水效率偏低,廢水排放量大,都會對環境造成直接威害。

實現紡織行業綠色發展,如何在節水工作上做好文章?在孫淮濱看來,節水技術對紡織行業非常重要。中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紡織業,所以水資源保護特別是在節約用水方面更應有擔當。而且中國水資源比較短缺,雖然中國水資源總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排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總體來說,中國水資源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紡織行業交流節水技術不僅關乎國家大勢,同時也有利於企業體現責任、降低成本。

要把節水落到實處,設備的作用至關重要。據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王加毅介紹,通過使用先進綠色裝備,長絲製造業全面實現綠色織造目標。長絲製造所用主機約有95%為噴水織機,而噴水織機污水完全可以有效處理並反復回用。噴水織機只是以水作為引緯介質,其下機污水中只含少量的化纖油劑和漿料,經簡單處理後即可反復回用,除需要補充少量的新水外基本接近零排放。

他還表示,目前化纖長絲織造產業已是紡織工業中最具創新活力、市場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中國長絲織造產業纖維加工量佔全國紡織的33%,佔全球紡織的20%,預計到2050年前,化纖長絲織物將保持3%左右年均增長。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繼軍談到,在工業細分領域,紡織行業是高耗水行業,該行業耗水量位居第五位。他建議工業企業建立長效節水管理機制。

據悉,中國紡織生態文明萬里行是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同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共同舉辦的系列活動。為有效推動黃梅縣紡織業綠色發展,在此次活動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環資委還與黃梅縣人民政府簽署了黃梅縣紡織產業綠色發展合作備忘錄。(資料來源:tex-asia1226)☺
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