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紡織品】Frontier 打造世界最大數位紡織雲端資料庫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機械工程背景出身的趙均埔,大學具有歷史系背景的他,常引用過去的事件來觀察未來趨勢,在紡織業中所有的料件管理全部都要依靠老師傅、工廠阿姨的記憶力,他也因此看到紡織業數位轉型的契機。Frontier 雲端布料平台為解決傳統紡織業痛點,打造一座「雲端布料搜尋引擎」,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輕鬆建立屬於用戶的線上布料資料庫。
▲中國紡織業深耕,翻轉製造導向的傳統思維:
Frontier 台灣通用紡織科技創辦人趙均埔,曾接手位於江蘇無錫的布料貿易商美祺國際,作為從機械工程領域踏入紡織業的敲門磚;與團隊在中國紡織業耕耘 6 年的他,慢慢理解紡織業的需求與痛點。「你有跨學科學習的經驗,跨產業也是類似的。」
2014 年以後,當時人在中國的趙均埔遇上政治局勢變動,使得事業大受影響,「官僚開會、公文行文的模式都改變,有某種混亂的趨勢產生,政策可能也無法延續。」趙均埔因此帶著團隊回到台灣,並於 2018 年全心投入經營 Frontier 平台,成立臺灣通用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紡織業裡有兩個主要產業:成衣和布料;其中布料的生產屬於重工業,需要重型器械、化學、化工、電子;而成衣業是輕工業,一張桌子、一台縫紉機、一把剪刀就可以開張,「重工業的產業關聯比較大,數位化一定要從重行業開始,轉型的效率跟慣性才會好。」趙均埔分析道。2018 年開始,團隊開始將布料分批上傳到 Frontier 平台上,並用於向成衣品牌客戶展示新品,獲得高度的肯定。
以過去美祺國際的成衣業客戶為例,傳統成衣開發流程需要一年三個月,從在歐洲時裝週找到合適的版型、亞洲各地廠商來回確認、提供布料,全程依靠傳統物流須時超過一個月,「找布一個月,開布一個月,加上開發樣衣總共要三個月。」還要再由業務帶到各通路銷售,才收單開始大量生產。
「紡織業停留在上一個世代製造導向(supply-driven)的思維,要產能開最大、店舖鋪滿貨,過程中卻有很多無效的開發與浪費。」比如花兩個月打版完成的樣衣,如果設計部門不喜歡,整個流程就要重來一次;更甚者為了避免浪費時間,一次打了一百件不同的樣衣,最後只挑選兩、三件大量生產。「Frontier 的服務省去了一個月找布的時間,樣布開發時間從兩個月減少到一至兩週就能完成,未來樣衣打版也可以完全線上操作。」只需要原先 10% 的整理時間,減少生產成本,串接起產業鍊完整的數位化流程。
▲AI 自動校正布片,讓紡織業資料上雲更輕鬆:
Frontier 不僅具備資料上雲的功能,同時也是座智慧的「布片圖書館」,利用 AI 人工智慧運算學習,可以自動析出不同布片的克重、厚重、織紋、紋理與色票校正,每個布料貿易商只需要一台辦公室都有的事務機,掃描色卡校准以後,就可以輕鬆掃描布片上傳,由 Frontier 自動化處理後續的步驟,也藉助使用者上傳的海量資料讓機器大量學習辨識各種布片材質。
目前已經有多家台灣紡織業大廠採用 Frontier 的服務,包括年興紡織、南緯實業等大型紡織及成衣集團用以加速產品開發流程。COVID-19 疫情蔓延,讓許多線下的實體交流中斷、大型展會轉為線上,也讓 Frontier 逆勢成長,今年四月份營收較二月成長 400%。
今年一月, Frontier 與全球最大 3D 成衣設計公司以色列商 Virtuality Fashion 簽署合作協議,並與 Zara 系統商將產品資訊對接,透過 Frontier 巨量資料庫檢索適合的布料設計與布種參數進行產前作業,讓設計師透過 3D 視覺設計衣服時可以有效的連接生產端,免去各種溝通、快遞往返的成本,大幅縮短開發時程與交期。原本從設計到出品要花 90 天 至 180 天的時裝,未來只要縮短至約 5~10 天即可將成品送到客戶手上。Frontier 的服務將大幅改寫紡織業的生態,真正達到生產流程數位化的產業革新。
(資料來源: meet.bnext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