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國紡織工資集體漲價!

據《財富》報導,今年,東南亞地區那些拿著最低工資的工人們成功地獲得了更高的基本工資,致使工廠和製造商有的加大對該地區投資,有的尋求更低成本的解決方案。馬來西亞、泰國和緬甸工人為今年能獲得50%的工資漲幅而奔走。

說到中國製造業的知名代表,基本上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為蘋果代工而聞名天下的富士康,富士康作為亞洲最大的製造業企業之一,在中國就有著百萬名員工,僅2016年其進出口總額佔中國進出口總額的3.6%,說他是中國製造的代表之一也不為過。

要想起兩年前,曾經有過著名的製造業企業逃出中國,在東南亞設廠的新聞,根據當時的新聞報導,UniqloNIKE、富士康等世界知名企業則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了撤離中國的步伐,當時說的原因就是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高企,土地成本的日漸高昂,選擇去東南亞這些開發中國家設廠,可以得到更低的成本,賺到更多的利潤,於是這些逐利的企業們都紛紛選擇將中國的部分工廠搬到國外。然而時間剛剛過去兩年不到,這些覺得逃出中國占到便宜的企業們恐怕就笑不出來了,因為東南亞也開始漲工資。

工資成本日益高漲的東南亞

然而這一切卻從21世紀第一個十年開始發生了轉變,當時中國廣東地區第一次出現了用工荒,原來隨處可見便宜到家的農民工竟然招不到了,企業紛紛在火車站、汽車站設立招工牌照,用盡一切辦法招工,然而還是有很多企業招不到足夠的員工,這個時候人們才意識到中國的勞動力紅利正在消退,再依靠人口紅利來吃這種低端製造業的飯已經變得難以為繼,於是在撐了10年之後,2015年大批的企業就像當年從歐美、日本轉移到中國一樣,開始了逃離中國的步伐,紛紛在東南亞等經濟更不發達,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開設工廠,想著能夠借助東南亞的人口紅利再吃個一二十年的經濟高額利潤。

然而,好景不長,據《財富》報導,今年,東南亞地區那些拿著最低工資的工人們成功地獲得了更高的基本工資,致使工廠和製造商要么加大對該地區投資,要么尋求更低成本的解決方案。馬來西亞、泰國和緬甸工人為今年能獲得50%的工資漲幅而奔走。

馬來西亞政府尚未公佈2018年的最低工資標準。不過,泰國政府正在考慮將2018年的最低工資上調3%

為了獲得服裝工人選民在明年大選中的支持,柬埔寨總理洪森宣布明年製鞋及成衣廠工人最低工資由153美元/月增至165美元/月,加上洪森要求額外增加的5美元,明年最低工資確定為170美元/月,加薪幅度達11%

35日消息,緬甸的勞動力成本預計今年將上升33%,而採購成本也可能隨之上升。全國最低工資委員會已同意將工人的每日工資從目前的3600緬元(2.66美元)上調至4800緬元(3.55美元),上漲幅度為33%。這是基於一個工作日8小時,每週工作6天,緬甸的服裝工人一個月賺取的最低工資為85美元。

雖然這次上漲可能看起來有很大的百分比,但它比工人和工會要求的漲幅55%要低,工人和工會的要求是漲到5600(每天4.14美元,每月99美元)。工會合作委員會(CCTU)秘書和中央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前工人代表U Ye Naing Win說,他們不滿意委員會定的每日工資K4800緬元。我們(工人)因為飢餓而要求加薪。他們不應該要求打折。

然而,該國工會聯合會反對將工資率提高到4800緬元,儘管緬甸2013年的《最低工資法》要求每兩年對工資率進行一次審查。

目前,緬甸的工會要求政府在評估適當加薪時考慮實際生活費用,特別是在即將到來的房租增加的情況下。雖然工資小組已經確定了其漲幅,委員會將在未來幾週內提出建議和異議,並在60天之內確定最後的數字。其他低成本採購國,如模里西斯、墨西哥和柬埔寨,最近的工資也在上漲,相應的勞動力成本也將在今年攀升。

雖然這樣的工資漲幅的確離中國工人的工資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是上漲工資必然會增加企業的製造成本,這些當年逃出中國的企業突然發現自己好像沒有什麼地方可去了,除了東亞、東南亞這些國家之外,幾乎很難再找到像亞洲國家這樣人口眾多,極度遵守勞動紀律,而且還勤奮刻苦的工人了。 (印度工人、非洲工人在勤奮方面差距東亞、東南亞國家依然十分巨大。)

即使是你把企業搬到了東南亞這樣的低成本地區,然而幾年不到你就必須要忍受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的壓力,之前由於勞動力的成本低廉,大批量的中國企業都選擇用低價勞動力替代先進技術,然而只有核心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現在的中國企業必須認識到,只有把技術做好了,只有將自己企業的自動化水平提升上去才是真正的基礎,因為從全世界的範圍來看,隨著人類經濟越發達,勞動力的成本一定是呈現快速上漲的態勢的。但是,從計算機等先進技術來看,使用自動化技術、機器人技術的成本一定會是越來越低廉的,所以中國企業要放棄固有的勞動力低成本思維,從而真正的實現自己的技術提升。(資料來源:tex-asia 0331

2018-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