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國化纖頭條!不僅是噴水織機,服裝產能轉移內陸!

不僅僅是噴水織機!這回連服裝產能都在往內陸轉移!紡織產能大遷徙,會給滌綸長絲需求帶來暴漲嗎?

隨著江浙地區淘汰噴水織機產能,織造產業轉移的新聞從去年年初就有多方曝光,但直至近日幾個重大項目包括服裝產能落地的消息陸續傳來,整個紡織產業轉移的趨勢已是勢不可擋。

▲熱點一:從嘉興到金寨

5000台織機開進革命老區,佔地1200畝,投資22.5億!據六安市招商局消息:近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恆豐紡織科技產業園啟動建設。

該項目由嘉興市秀洲恆豐紡織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落戶金寨縣現代產業園區,總佔地1200畝,建設生產用房95萬平方米,辦公、員工宿舍等配套5萬平方米。

產業園總投資22.5億元,其中設備投資13.5億元,引進先進高端噴水、噴氣織機約1.5萬台以上。

廠房及配套設施投入7.3億元,建造日處理量6萬噸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等。

項目總建設工期24個月,分兩期進行,全部建成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5億元,年畝均稅收不少於10萬元,目前進入用地平整階段。

近年來,金寨縣搶抓江浙地區高端紡織業轉移契機,先後引進中祥、嘉盛、久盛、美自然、恆豐等5個紡織產業園,總投資51.5億元,協議引進織機36300台,其中3個已建設運營,預計全部投產後,年產值可達80億元,年實現稅收3.5億元。

▲熱點二:從新塘到湘南

從新塘轉移,湘南紡織基地10月開工建設,已吸引263家企業註冊,擬投資100億。

項目目前基地立項已經完成,上報資料基本完成,手續報批有序推進。招商工作方面,目前已來常註冊11家,263家企業計劃來常註冊投資,已投入生產的1家。

產業聚集區3000畝土地的實物調查、地勘、踏界工作已完成,目前已完成一期693.1畝的土地的預徵工作。服飾生產園已完成一期800多畝土地的預徵或徵地工作。項目“七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已進入PPP庫,招投已完成並與五礦二十三冶簽訂了合同,施工隊伍已進場開展清表工作。

湘南紡織產業項目環保設施園項目和牛仔服飾生產園項目現場,擬總投資100億元,年產牛仔服飾15億件,年產值預計達1000億元,年出口貿易額300億元。項目分三期建設,第一期投資30億元,牛仔服飾年產量5億件,年產值300億元,年出口貿易額100億元,第一期工程計劃2018年10月底前建成。

▲熱點三:從杭州到株洲

210億元服飾項目落地,正在佈局打造25.5平方公里的服飾城,加快形成株洲“小巨蛋”。

日前,湖南省株洲市在浙江杭州舉辦了服飾專場推介會暨招商發布會,現場簽約項目8個,引進投資總額達210億元。

株洲是湖南省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聚集地,目前,株洲服飾產業已經形成了以蘆淞服飾市場群為核心、帶動輻射周邊縣市的發展格局。蘆淞服飾市場群擁有專業市場38個,匯聚國內外知名品牌4000多個,年成交額超過500億元,先後獲評“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中國服飾名城”、“中國服裝品牌孵化基地”等稱號。

據介紹,當前株洲正在佈局打造25.5平方公里的服飾城,加快形成以株洲“小巨蛋”國際服飾品牌發布中心、新蘆淞(白關)國際服飾產業園、新蘆淞洗水工業園、大美新蘆淞商貿物流園、株洲服飾電商產業園等項目為代表的服飾全產業鏈,株洲服飾產業正大步邁向“千億級產業集群”。

問題來了當產業從新塘、嘉興、杭州等地往內陸轉移的時候,是否會給滌綸長絲需求帶來井噴?

1、江浙地區紡織產業與中西部地區新增產能平衡嗎?

以噴水織機為例,從17年開始,關於噴水織機的專項整治工作如火如荼,江浙各地相繼出台企業停產限產的規定,對紡織市場的影響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以吳江地區為例,2017年全年累計淘汰低端、非法噴水織機44408台,佔年度任務的108.7%。通過2017至2019年三年時間,將噴水織機總數量從34萬台減至23.8萬台,確保總量減少30%。另外嘉興秀洲區淘汰30728台噴水織機,柯橋等地也有淘汰指標。

一方面,吳江、秀洲區等傳統紡織產業集群正在大力整治噴水織機,噴水織機數量急劇減少;另一方面,滌塔夫、春亞紡等常規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對這些布的熱情不減,常規產品的產能需要提上來,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噴水織機。因此,產業轉移勢在必行。

自去年以來,江浙地區大量噴水織機戶轉移到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內陸地區,而受惠於當地政府的優惠扶持政策,轉移出去的織機數量在成倍增態勢。

據行業協會統計,自2005年左右以來,紡織工業向中西部地區持續轉移,中部地區則是承接轉移的主要區域。現階段,產業由東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但速度呈現前快後緩。產業集群作為紡織產業佈局的重要組織形式,對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截至2017年底,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建立試點關係的紡織產業集群總計209家,在全國21個省區,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區和環渤海三角洲為主,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山東等沿海5省最為集中,佔集群總數的3/4。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紡織服裝產業的規模佔全國的50%以上,產業集群的數量也佔全國的50%以上。隨著國內經濟發展格局的變化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產業集群發展從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逐步“北上”、“西進”,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試點集群已經達到45個。

而據市場反饋,有近12萬台噴水織機的產能已在中西部地區擴大蔓延。

總而言之,紡織老闆從江浙地區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因政策、成本因素呈倍增態勢,但目前總量基本維持平衡,後期或將再增量。

2、中西部轉移情況會不會在下半年爆發?

但筆者認為,盛極必衰是亙古不變的規律,未來中西部地區的產能將是影響紡織行情的關鍵因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化纖原料市場的趨勢方向。

15年出現轉移現象,17年爆發,18年上半年已開始有一定數量的紡織品回流至江浙;但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產能新增和投產進度比預計有延遲。全國環保一盤棋導致已投產機器生產受限;已投產機器開機率大約在60-70%;紡機企業難以滿足瘋狂的織機遷徙需求;部分地區當地政府對投產前後的企業待遇差別大,織廠老闆再投產信心回落;因原料暴漲、政策扶持及環保因素的影響,目前成本高企利潤缺失導致轉移出去企業生產信心回落,全部產能投產預計還需要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

總的說來,在全國紡織生產總量特別是坯布產能增加的情況下,短期原料需求將穩定向上,然而因為中西部沒有印染廠、化纖廠及後整理等相應配套設施,生產的產品依舊會回流至江浙地區銷售,因其成本較低對江浙坯布市場衝擊更大,導致市場競爭會更惡劣,倒逼惡性競爭現像也會增加,導致景氣週期的提前結束,不利於後期滌綸長絲的需求。(資料來源:168tex1003)☺


2018-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