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生聚酯為何是支“潛力股”?
全球知名的運動商品零售商之一迪卡儂正在逐年加大對再生纖維的採購量。 2017年,其採購的化學纖維總量約為67000噸,其中11%是再生纖維。自今年起,預計其對再生纖維的採購量還將呈現迅猛增長,年增速將達到25%。
能讓全球零售“大佬”決定“大量增持”,足以證明天然帶有循環經濟基因的再生纖維屬於“纖維潛力股”,預計長期看好。近期,“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再生聚酯論壇/展覽會”在紹興召開,論壇就當前再生聚酯行業市場競爭動態和技術發展情況、再生產業鏈各環節的新技術、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意義和政策支持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再生聚酯業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
此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傳遞出明確思路:要全面推動綠色發展,這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事實上,中國在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已出台多項政策。工信部近幾年制定了《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綠色製造工程實施指南》,積極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打造一批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紙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工信部會同商務部、科技部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廢塑料、廢舊紡織品等重點領域開展試點、示範,推動再生資源產業綠色化、循環化、高值化發展,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工信部發布了《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目錄》及配套應用指南和案例,鼓勵廢舊瓶片快速檢測、分拆、破碎和高效連續生產技術,纖維、廢舊紡織品高值化再利用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積極依托“互聯網+”,鼓勵創新回收利用新模式。
工信部還開展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標準化行動,制修訂一批工業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和綠色發展的行業標準,提高綜合利用水平,擴大產品的市場應用。此外,還制定了廢塑料綜合利用、再生化學纖維等行業規範條件,對再生資源企業的選址佈局、生產規模、工藝裝備、產品質量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10種主要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為282億噸,同比增長11%。再生資源已經成為國家資源供給的重要來源,在緩解資源約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推動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來自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的羅曉麗在會上表示,新時代對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良好的生態環境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點。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是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下一步,工信部還將繼續大力推進綠色製造,積極引導再生資源產業發展。
多項政策的出台和落實,在相當程度上為中國各大產業集群地和再生化纖企業帶來發展新活力。
本次論壇召開地紹興是中國重要的紡織產業基地,越城區則是紹興首位度主城區,目前擁有高新區、袍江工業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
紹興市越城區副區長王雲輝表示,國家近年來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特別是十九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發展循環經濟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再生聚酯行業是綠色循環經濟的重要部分,社會對其認知度逐年提高,再生行業已成為循環經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後,越城區將聚焦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念好“兩業經”,加快傳統產業提檔升級,積極培育高端製造業發展壯大,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保障。
國內再生化纖行業的龍頭企業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就位於紹興袍江工業區。該公司專業從事化學法循環再生聚酯生產,採用世界首創的化學循環再生技術,這是目前國內DMT單體回收率最高、純度最高、質量最穩定的工藝路線。其工藝的主要優點是可以實現廢棄PET的無限次循環再生利用。尤其是去年以來,該公司通過科技創新和品牌驅動,發展勢頭強勁。
精工控股集團總裁、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樓寶良表示,公司從與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引進世界首創的再生纖維化學處理技術,到再生差別化纖維項目建成投產,已經成功開拓出再生滌綸的應用市場。公司一期年產2.5萬噸項目已經全面投產,二期年產16萬噸循環再生差別化纖維項目也已經投產。
“我們這6年走得非常不容易,2016年以前經營壓力較大,2017年開始贏利,今年繼續保持贏利。正是有大家共同的付出,公司生生不息的循環纖維才能形成閉環,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遠。從大的方面看,再生化纖行業恰恰成為落實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踐行者,符合綠色低碳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這無疑給致力於廢棄物再利用、維護綠色生態的環保企業注入新動力。”樓寶良說。
發展化纖循環經濟意義重大
採用廢舊紡織品及其他廢棄的高分子材料,經熔融或溶解進行紡絲,或將回收的高分子材料進一步裂解成小分子,重新聚合、再紡絲製得的纖維,稱為再生纖維。
再生纖維是“綠色纖維”3大品類中重要的品類之一,開展綠色纖維標誌認證則是中國化纖行業這幾年重點推進的工作之一。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色纖維認證工作顧問夏志林介紹,綠色纖維包含3大類,分別為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再生纖維)、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原液著色化學纖維。綠色纖維標誌認證由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指導、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具體實施。目前,中國共有21家企業獲得了綠色纖維標誌認證,其中包括9家再生聚酯企業,包括佳人新材料、寧波大發、海鹽海利等。而且,多家再生聚酯企業研發生產出原液著色纖維,通過在線添加色母粒直接紡出彩色絲,在後道環節無須染整,具有“雙重”環保意義。
據介紹,目前,日本對於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率為84%、歐盟為49%、美國為29%,而中國為10%。中國廢舊化纖紡織品的儲量超過2億噸,聚酯再生是紡織業再生循環發展的關鍵。另據測算,如果中國的廢舊紡織品全部能夠循環利用,相當於每年可減少使用2400萬噸原油,節約近1/3的棉花種植面積,減少8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中國現階段對於廢舊化纖紡織品的處理仍相對簡單,大部分被當作垃圾焚燒或填埋,不僅會對環境帶來影響,而且會帶來資源浪費。所以,中國發展化纖循環經濟勢在必行,應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3R)為原則,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化纖經濟,轉變為依靠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發展的經濟模式。
此外,從市場需求角度看,一批國際知名零售商不約而同地制定再生纖維使用計劃,加大對高品質再生纖維的使用量;部分國際明星也開始穿著使用再生纖維面料設計成的禮服大秀紅地毯,並在“臉書”上發出說明文字,這也使得加快發展再生纖維具有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的現實意義。
說起迪卡儂估計大家都不陌生,其憑藉高性價比的“自有品牌”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廣泛信賴。迪卡儂也形成了一條涵蓋“設計-研發-品牌-物流-零售”的完整產業鏈,店鋪遍布全球,其中,在法國本土有300多家店,截至2017年年底已在中國市場開出267家零售店。
迪卡儂工業採購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集團產品系列中的多類運動、戶外產品都使用了再生滌綸。迪卡儂還致力於減少碳排放,開展環境影響測評,主要戰略合作夥伴也會被納入其中,以確保他們能夠與迪卡儂一起參與到降低碳排放的行動中。
“在終端銷售業績每年保持11%~15%增速的背景下,迪卡儂如何做到減少碳排放?我們實行'綠色產品'、'變廢為寶'等措施。比如,集團回收部分純棉製品的邊角料,生產出全新的紡織品,這類產品今年秋冬季會在門店銷售。對滌綸製品進行回收再利用,使用原液著色工藝生產色紗以減少後道染色和耗水量也是集團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今年,集團已經攜手佳人新材料在做這類項目。迪卡儂希望,到2021年在法國銷售的滌綸製品都是再生的或色紗產品。(資料來源:經濟日報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