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 ILO公佈驗廠成果,柬埔寨違反勞工標準案例減少

國際勞工組織(ILO)頃公佈柬埔寨的驗廠成果報告,稱柬國成衣與製鞋業勞工狀況持續改善,並考慮擴大驗廠範圍。針對柬埔寨成衣和製鞋廠展開的突襲驗廠結果顯示,柬埔寨勞工狀況持續改善,將近半數工廠完全符合標準,而違反勞工標準案例則顯著減少。

ILO屬下「柬埔寨最佳工廠計劃」(Better Factory Cambodia program)於本(2018)123日公佈第34次綜合報告,根據20165月至20174月多達439次突襲驗廠結果,評估柬國成衣廠對勞工法和國際勞工標準合規情況。

「柬最佳工廠計劃」在新聞稿中指出,公開驗廠報告的作法,對成衣廠依法合規帶來正面作用。自2014年公佈驗廠結果以來,完全符合21項關鍵勞工狀況的工廠比例,由當時的30%,增至目前的46%;而違規事件則由281宗,降至197宗。該計劃主任伊斯特爵曼表示,很明顯的,公開驗廠報告正持續推動工廠改善情況,將與合作夥伴商討,以擴大檢驗範圍。

該新聞稿另指出,關係到工人安全的關鍵勞工狀況改善情況最明顯,其中緊急事故演習情況改善17%,上班時間緊急逃生門不上鎖事件改善13%。此外工廠被發現聘用童工降至4宗,第31次綜合報告則為74宗。然而職場安全和健康仍充滿挑戰,這不只是因為違規工廠不願承擔大筆投資(如改善照明和通風設備),也包括工廠相關程序和政策不足或沒有執行。

伊斯特爵曼強調,這份報告和研究顯示,改善勞工狀況對工人和工廠都有好處。 ILO將繼續與柬埔寨政府、柬埔寨製衣廠協會(Garment Manufacturers' Assocation in Cambodia, GMAC)和工會組織合作,以為柬埔寨工人提供更好的工作,並為柬埔寨成衣業創造商業價值。

「柬埔寨最佳工廠計劃」係於2001年推展,當時美國政府對柬埔寨成衣提供免關稅、免配額進口的優惠地位,但設下一項條件就是規定所有輸往美國的柬埔寨成衣廠必須接受國際勞工組織的驗廠,以確保其工廠符合國際勞工標準。美國給予柬成衣產品的進口優惠地位雖於2008年失效,惟「最佳工廠」計劃仍獲柬埔寨政府支持而繼續推行,所有受商務部管轄的出口型成衣廠和製鞋廠仍須接受驗廠。

201611月,柬勞工部、商務部、柬製衣廠協會和國際勞工組織決定再延長「柬最佳工廠」計劃,為期3年,惟要求國際勞工組織與勞工部製定聯合策略與行動計劃,以支持勞工部建立執行勞工法能力,以便逐步向勞工部轉移驗廠任務。

國際勞工組織表示,「柬最佳工廠」計劃已成為國際的勞工標準模範,並把該計劃複製到其他國家,如「孟加拉最佳工廠」計劃。(資料來源:Tex-asia20180130

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