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技】科技夯商機 智慧衣上看50億美元

看準生活型態轉變,運動品牌與科技大廠紛紛投入資源,打造能連結APP或提升運動效果的智慧衣,舉凡Nike NBA Connected球衣、Levi's聯手Google打造智能夾克或是設計師周裕穎與工研院跨界,皆是科技時尚跨界整合的產物。高德納Gartner也預測2020年智慧衣營業規模將達50億美元(約台幣1500),成為下個藍海市場。

Levi'sGoogle將科技導入智能夾克,讓外套變身遙控器。

呼應現代人追求健康生活,未來智慧衣將以運動休閒應用為大宗。這個趨勢可從運動品牌推出智能單品看出端倪,如Nike推出NikeConnect APP,只要利用手機輕觸球衣下方標籤,感應標籤內嵌的NFC晶片,便能透過APP獲得球隊及球員資訊,包含賽前入場的影片、比賽精采畫面等。而UNDER ARMOUR則在2017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發表TB12運動恢復睡眠服裝。在印花中加入能釋放遠紅外線的生物陶瓷粒子,使運動員休息時能持續以遠紅外線降低皮膚發炎,幫助身體恢復。除此之外,Adidas也在去年與矽谷Carbon 3D合作Futurecraft 4D鞋款,引入最新CLIP列印技術,將印製時間縮短至20分鐘,朝大量生產目標邁進。同樣主打訓練鞋款的Reebok 則透過分析眾多跑者跑步時腳掌落地動作及足部壓力分布資料,以3D列印技術訂製符合跑者足部運動和舒適偏好的中底。

MarketsandMarkets預測,今年穿戴電子市值將達80億美元(約台幣2400),其中智慧衣占20億美元(約台幣600);高德納Gartner也預估2020年智慧衣營業規模將達50億美元(約台幣1500)。目前市面上智慧衣種類,涵蓋娛樂、運動休閒、安全監控、健康管理和特殊異常監控5種功能。看中這片藍海市場,科技業也大動作與潮流品牌合作,如GoogleLevi's3年研發的智能夾克,在20179月北美正式開賣,足見科技大廠想進入市場拔得頭籌的決心。

這股整合風潮,在10年前便可看出端倪。如時尚科技控Hussein Chalayan,在2007年展示一系列加入機械輪軸可變形的服裝,並在隔年融入紅外線LED和鏡面材質。英國設計師Iris Van Herpen則完全跳脫服裝製程概念,為首個將3D列印技術搬上時裝周的設計師。無獨有偶,設計師周裕穎也在去年與工研院合作,以紅外線體感偵測、互動立體投影與電子紙創新技術,臨摹書法線條之美,將服裝從3D立體結構提升至4D聲光饗宴。紡綜所系統開發組長沈乾龍表示:「紡織科技異業整合將是未來主流,目前紡綜所極積投入的智能紡織品開發項目,包含心率感測、觸控溫控、通訊應用等,預估未來智慧衣將不再只侷限於單一功能。」由此可見台灣身為全球科技與紡織產業龍頭,透過換位思考合作,在這波潮流站穩腳步。(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20180103

201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