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運運價去年大幅回落 是全球通膨降溫前兆

曾任職於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經濟學家奧斯崔(Jonathan Ostry)指出,海運成本在疫情期間大漲,可視為預告全球通膨飆漲的確證,因此,運價去年從高峰大幅回落,也必將有助於舒緩物價壓力。

曾任IMF亞太區代主任、現任喬治城大學教授奧斯崔在IMF官網發文指出,全世界貨櫃運價202110月相較於新冠肺炎疫情之前飆漲逾五倍,這是 2022年「預告通膨持續上漲的礦坑中的金絲雀」。

▲研究顯示:運價成本對通膨有潛在影響:

奧斯崔和四位同事一起進行的一項研究,檢視海運成本和物價的關連,結果顯示,海運支出導致通膨增加大約0.7個百分點。

奧斯崔在IMF發文談到他的研究說:「食物和能源價格飆漲最容易成為媒體焦點,但對通膨有潛在影響的運費成本卻似乎未被察覺。」「若考量全球貨運成本2021年間實際漲幅,我們估計2022年對通膨的影響超過2個百分點,這是少有央行能無視的巨大效應。」

奧斯崔指出,部分通膨成因若非是預測不了,就是難以預測,像是供應鏈的干擾、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原物料價格上漲、疫情期間儲蓄經釋放所帶動的需求。

「不過,決策官員固然可以因為未將一年前無法得知的情況納入考量而得免究責,卻應該對已知的通膨成因失察而負起責任,尤其是那些會導致持久物價壓力的成因。 Fed或許早該加緊升息,以趕上原本落後的腳步。因此,可想而知經濟衰退的風險之大,Fed政策波及全球的負面影響也大。」

▲海運運費在2022年重挫使通膨壓力減輕:

據供應鏈資料服務業者Drewry彙編的指數,每一只貨櫃由亞洲運往美國的海運成本去年3月曾高達8,585美元,後來一度跌到2018年以來最低的1,200美元。

隨海運成本結束疫情期間飆漲的局面,奧斯崔和同事的研究認為,大部分通膨的影響已經顯現。

奧斯崔的估計是對應的,貨運成本下跌,往往會在隔年導致通膨下降 ,也就是說,海運運費在2022年重挫,會導致通膨壓力由緊轉鬆。

他說:「貨運成本在全球通膨的功能被低估了,勢必得有所調整。貨運成本的衝擊,可讓肩負確保物價穩定職責的央行事先得知危險,有助減少再度落後趨勢的風險。」(資料來: chinatimes 0125)☺

202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