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併購老手再出手 儒鴻等集盛出嫁?
紡織股王儒鴻董事長洪鎮海日前主動透露,正在與一家亞洲紡織廠洽談併購事宜,外界立即點名集盛與東隆興;雖然儒鴻對此三緘其口,但被點名的兩家公司股價,已應聲拉出紅K棒,儘管併購案尚未實現,市場已經在上演慶祝行情。
儒鴻創辦人之一、董事王豊真指出,儒鴻每次發動併購都有戰略意義。14年前,公司有織布廠與成衣廠,缺少染整自有產能,當時就選擇併購繽龍,目的是實現一貫化工廠。
雖然儒鴻在併購並非生手,只不過,距離上次併購案已經是9年前的事,當時斥資240萬美元,取得高林實業子公司─高昕位於越南展鵬工業區的成衣廠;當時主要是儒鴻的成衣廠集中在同奈省,而高昕展鵬工廠在西寧市,拿下高昕展鵬廠後,一來可以快速擴充規模,同時也能新增產能據點,可謂一舉兩得,如今,展鵬廠邁入三期擴建階段,近兩年更成為儒鴻的成長新動能。
這回洪鎮海再度興起併購念頭,主要是想補齊儒鴻比較弱的部分,這讓外界馬上聯想到儒鴻供應商紗線廠的集盛與東隆興。
在暌違將近10年時間之後,選在此刻重啟併購,業界分析,仿效中國申洲國際的模式,可能是主因之一。
被譽為紡織界的富士康、中國最大針織廠─申洲國際,與儒鴻同樣是一貫化紡織工廠,外界一度將其視為儒鴻競爭對手。申洲國際去年營收人民幣209億元,折合新台幣約1000億元,是儒鴻的3.6倍大,而申洲還在持續成長中,「聽聞申洲在越南要投資5億美元擴廠,藉以解決產能吃緊的問題,今年光是NIKE就給申洲10億美元、Adidas也有7億美元,訂單量都很大!」業內人士透露。
申洲國際成立至今不到30年,相較於儒鴻42年歷史,申洲擴張速度驚人。業界分析,申洲自建織布、染整到成衣產能,唯獨最上游的纖維不是自己的,但是透過與纖維廠合作結盟,確保纖維原料供貨穩定,一旦貨源穩定,下游產能想開出多少,不是太大問題。
雖然洪鎮海曾經自豪說,可以在三個月內搶走申洲訂單,凸顯自家產品競爭力優於申洲,但是說穿了,業界猜測,儒鴻看著對手申洲快速成長曲線,他也頓悟掌握原料的重要性。
因此朝上游發展、將紗線廠囊括入內,被外界視為是洪鎮海這次併購的主要戰略,儘管目前市場外傳併購對象為集盛與東隆興,不過據業界透露,最有可能的對象,應該是集盛。
客觀條件分析,儒鴻本來就是集盛的大客戶,目前集盛的尼龍加工絲,有將近兩成營收比重來自於儒鴻採購,若儒鴻取得集盛全數產能,勢必如虎添翼。 再從集盛內部來看,集盛董事長葉守焞今年高齡78歲,早已萌生退休念頭,一直希望替公司找到後繼者,可以永續經營,若能賣給儒鴻,不啻為解套的方法。(資料來源:chinatimes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