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停止棉花出口,烏茲別克斯坦成下個投資熱點?
烏茲別克政府不斷推出的配套政策在為紡織企業發展提供更好保障的同時,也在快速提升該領域對外國資本的吸引力。對此,業內專家認為,風險與機遇共存,未來紡企是否會掀起“奔烏”熱潮還有待觀察。紡企在抓住投資機遇的同時,必須認真研究投資項目,研判投資風險。
“因本國棉紡織業發展需要,從2020年開始,烏茲別克將停止棉花出口。” 烏茲別克總統米爾則亞耶夫日前這一明確表態,再度向外界表明了烏茲別克希望從傳統產棉大國轉型升級為紡織強國的決心。
烏茲別克國家統計委員會數據顯示,2018年前11個月烏茲別克出口棉纖維11萬噸,貨值2.13億美元,佔總出口額的1.9%,繼續呈下滑態勢。同時,紡織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8年前11個月出口11.78億美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15.3%,占出口總額的10.4%。這組數據反映出烏茲別克棉花產業正在政策引導下深刻轉型。
與此同時,《2019-2021年烏茲別克紡織業發展戰略》的正式出爐也更明確了該國紡織業的發展方向。該戰略以堅持出口為導向,使用高技術生產具有競爭力的技術密集型產品,鼓勵行業引資和創新。
顯而易見,烏茲別克政府不斷推出的配套政策在為紡織企業發展提供更好保障的同時,也在快速提升該領域對外國資本的吸引力。那麼,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點國家,烏茲別克能否獲得國內紡企青睞,成為下一個企業投資建廠的熱點國家呢?
多舉措完善行業環境
鼓勵外資建設紡織廠
眾所周知,烏茲別克盛產棉花,素有“白金之國”美譽,是世界上主要棉花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據了解,此次該國政府積極謀求從棉花出口向紡織品出口轉型,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看重紡織品更高的附加值,二是看到其自身在紡織領域所具備的巨大潛力。作為傳統的棉花種植大國,烏茲別克因地制宜發展紡織業不僅可以充分發揮自產棉的原料成本優勢,還可通過與外國先進技術和資本的結合,快速實現本土產業升級和推廣,帶動各地經濟發展。
為加快紡織業發展,近兩年烏茲別克不斷為自身創造重要機遇。在棉花種植端,該國正在大力推動棉花種植提質增效。一方面通過篩減非宜棉土地,讓棉花種植不斷向適宜地區集中,提高棉花種植規模和效益;另一方面通過加緊興修水庫等措施保障棉花在生長過程中獲得充分灌溉以提升棉花產量和品質。2018年10月,烏茲別克通過採用我國棉花種植技術,獲得的產棉量是當地傳統種植方法的兩倍。
在加工生產端,政府不斷推出的配套政策在為紡織企業發展提供更好保障的同時,也在快速提升該領域對外國資本的吸引力。烏茲別克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阿布卡斯莫夫表示,近年來烏茲別克政府為出口企業提供多項優惠政策,包括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中小企業出口,以及為私營企業提供出口信貸和保險等,這些措施帶動了當該紡織品出口快速增長,也無形中釋放了向境外企業敞開友好大門的信號。
除政策因素外,烏茲別克地處中亞腹地和歐亞交通要道的獨特區位優勢也深受外國投資者重視。該國政府也因此明確提出,在發展國際合作過程中將建立烏茲別克紡織工業協會地區代表機構,以輻射獨聯體地區、歐洲和東南亞市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烏茲別克政府近年來在禁止強制性勞動、提升採棉人員薪資待遇等方面的努力也獲得了國際社會認可。美國勞工部在2018年9月下旬公佈的童工及強迫勞工製品清單中解禁了烏茲別克生產的棉花。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解禁”烏棉的利好消息,將為烏紡織品出口歐盟、北美和日本市場奠定重要基礎,這對有意投資烏茲別克的紡企來說是有利的一點。
中國紡企投資有先例
“走出去”換來新天地
近幾年,烏茲別克紡織業發展迅速,全國共有7000餘家紡織企業,烏茲別克紡織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土耳其、韓國、新加坡和瑞士等多國資本正在積極參與烏茲別克紡織業發展,當前已有超過150家外資參與的紡織企業在該國經營生產,其中50家是純外資企業。烏茲別克紡織行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中國把握機遇,加大在烏茲別克投資,充分利用中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烏茲別克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發展。
事實上,早在前幾年,中國就有紡企前去烏茲別克投資建廠。
2015年,江蘇太倉利泰紡織廠有限公司 開始在一帶一路地區佈局,在烏茲別克投資紡紗項目。2015年7月,利泰紡織國際園區一期工程12萬錠精梳緊密紡紗項目奠基動工。2017年7月,園區一期工程建成並實現運營投產,年產量達2.2萬噸棉紗,出口量營業收入超過7000萬美元。利泰紡織國際廠區內配備世界最先進、自動化水平最高的紡紗工藝設備,引進國際現代化的生產管理理念,打造高效、生態、智能、循環的現代化紡織企業。目前,利泰紡織國際園區二期奠基開工,預計2019年底投產。
米爾則亞耶夫曾在參觀利泰紡織國際園區項目時給予高度評價,表示很有必要在烏茲別克增加類似規模的企業。同時,他強調要滿足對國家經濟發展有貢獻的國外投資者所需條件,未來期待更多中國企業家可以在烏茲別克投資。
對於企業的境外投資,太倉利泰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祥華表示:“去烏茲別克發展有國家政策的鼓勵,相對來說,比我們這邊的原料資源還有用工都是有優勢的。”事實證明,也正是這步“走出去”,讓太倉利泰突破發展瓶頸,實現了企業的轉型升級,重新煥發了活力。
風險與機遇共存
投資熱潮定論尚早
近幾年,中國紡織企業積極進行全球化產業佈局,紛紛奔赴越南投資建廠就是一大表現。那麼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烏茲別克是否能成為下一個紡企投資建廠的熱點國家?對此,業內專家認為,風險與機遇共存,未來是否會掀起“奔烏”熱潮還有待觀察。
據了解,投資烏茲別克具有以下幾點特殊優勢:購買烏茲別克棉花,價格享受15%優惠;襪子和服裝企業享受除了增值稅以外所有稅費減免優惠;進口烏茲別克沒有能力生產的原材料及輔料100%免除海關關稅;對烏茲別克沒有能力生產的設備及零部件,進口時100%免除海關關稅;外國投資者享有10年免稅期;紡織品出口企業享受財產稅免除優惠;擁有專業類紡織服裝技術院校,提供優質的人才;政府批准用地使用年限為49年。
專家認為,在烏茲別克投資享受的特殊條件十分誘人,且該國停止棉花出口,制定紡織業加速發展規劃,向紡織強國轉型的政策對於國內有實力的紡企來說是一個機遇。但同時也應認識到,對中亞紡織服裝投資應理智而審慎,切忌一哄而起,扎堆而行。紡企必須認真研究投資項目,研判投資風險,重視中亞各國宗教與民族問題以及金融和法律風險等,而非單單看重政策利好的某一方面而冒然投資。
(資料來源:tex-asia 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