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恐衝擊棉花與聚酯價格
中美貿易戰已對中國紡織業產生負面影響,企業為避免支付高關稅和降低總體風險而改變採購方式,而現在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威脅引發供應鏈中更多的不確定性。
根據美國商務部紡織品與服裝辦公室發布的數據,在貿易戰推動關稅的累積影響下,2019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降到14.5億美元,與前一年相比下降了27.93%。
作為全球聚酯纖維和棉花最主要供應方和用戶,病毒對中國紡織業的影響引起全球關注。政府將新年假期延長一週,工廠因此停產,這將至少導致交貨延遲和潛在的勞動力短缺。
Resilience360的新報告表示:「冠狀病毒傳播程度無法預期,再加上某些省市政府強制性的生產延誤,導致人們不確定這將如何影響全球製造業的各部門。」
棉花公司高級經濟學家喬恩·迪凡(Jon Devine)表示:「目前仍有很多人在觀望。」他說,全球棉花消費成長的最佳預測指標之一是經濟成長,而中國一直是過去幾十年的關鍵動力。
他說:「肺炎的傳染越久越廣,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破壞力就越大。如果人們待在家裡,他們就沒有工作和收入,也沒有支出。這對包含棉花產品在內的所有需求都不是很好。」
迪凡表示,美國農業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的棉花採購量出現兩年來的新高峰。在此之前的貿易衝突期間,美國對中國的棉花出口長期下降。
迪凡說:「這表明第一階段交易可能激發了一些購買意願。病毒可能會暫緩出口銷售的成長,因此延長了第一階段可能對美國棉花出口產生動力的不確定性。如果病毒被快速遏制,則隨著壓抑的需求釋放,支出可能會激增。如果病毒繼續存在,可能會失去原本的需求。」
數據和分析公司伍德·麥肯錫Wood Mackenzie表示,類似於2003年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危機,隨著商業活動的停滯,聚酯需求可能會減少。
伍德·麥肯錫的首席顧問沙文·李(Salmon Lee)在評論中寫道:「在中國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聚酯產業鏈可能會衰弱。聚酯鏈市場相關人士普遍都在擔心。」
李說,湖北位於疫情爆發中心,「現在處於停滯狀態」,由於封鎖,許多交通運輸線路都中斷了。
他說:「如果病毒進一步傳染,那麼中國的更多城市和省份將面臨類似的封鎖。這將是後勤上的災難,對聚酯和紡織工業的破壞也非常嚴重。」
李說,湖北和華中大部分地區是紡織工業的重要生產基地,這裡有許多紡織廠和印染企業。長時間的運輸中斷代表即使纖維或布料工廠可以恢復運轉,產品也無法運輸到中國沿海省份的主要生產中心。
李說:「許多聚酯生產商、紡紗廠、織布廠和製衣廠的工人在新年假期前的一月初返鄉。在交通嚴重中斷的情況下,這些工人可能無法重返工作崗位。」
李說,本月聚酯和下游產品的產量可能會下跌,如果疫情不能盡快得到控制,將會加劇下跌情況。他指出,SARS危機使中國的聚酯生產跌了三個月。
同時,聚酯產品及其主要原料PTA(精對苯二甲酸)和MEG(乙二醇)價格下跌。
李說:「聚酯行業以及下游紡織和服裝行業可能會停滯一段時間。有鑑於SARS危機花了約四個月的時間達到高峰,之後的兩到三個月才逐漸緩解,現在的疫情也可能遵循類似的模式。」
與棉花公司的迪凡(Devine)有類似看法,李說還有一線生機,他表示2003年SARS危機後的需求強勢回彈。
他補充說:「這一次冠狀病毒危機之後的聚酯鏈市場,到今年中也可能會出現快速而強勁的復甦。」(資料來源: .tnet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