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陸紡織大項目頻繁亮相,沿海紡企壓力山大

曾經“機器一響,黃金萬兩”的美日子猶在眼前,而如今江浙沿海地區紡企老闆的日子卻沒那麼舒適安逸了。春節假期過後,大多數紡織企業都忙著招工,今年的招工形勢卻比以往更為艱難,甚至到元宵節過後,很多企業依舊沒有招到足夠的工人。

讓江浙沿海地區紡織老闆困擾不僅是招工難,用工貴,還有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安穩的市場行情。

沿海地區受環保政策影響,大量具有污染性的織造企業被關閉,而與此同時,中國內陸地區的環保政策相對寬鬆,當地政府也出台扶持政策吸引紡企入駐。因此紡織產業鏈上一次浩浩蕩蕩的產能轉移由此拉開序幕。

因中國內陸地區給予政策扶持,地價便宜,用電便宜,用工便宜等因素,沿海地區淘汰十萬噴水織機,中國內陸地區很快就能上馬二十萬台,這是一次產能轉移,同時也是一次產能擴張。

近日,又陸續傳出中國內陸紡織大項目落地的消息,沿海紡織企業倍感壓力。

▐50億紡織大項目落戶青海,年產20000

2月24日,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與青海省人民政府就持續推進深層次高質量合作及在西寧的碳纖維等新材料項目建設進行會談簽約。

此次簽約的碳纖維項目投資金額為50億元,總體規劃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規劃產能建設年產1萬噸高性能碳纖維及配套原絲項目,建設週期為3年。一期項目建設投產後,啟動二期工程建設,計劃將中復神鷹西寧基地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碳纖維生產基地。

此行中復神鷹還與西寧開發區甘河園區就項目備案、環評、土地、規劃以及項目開工前各項手續及準備工作進行充分交流和溝通,以確保項目全面落實。此項目開工投產後,T700T800級碳纖維生產成本將實現進一步下降,在大幅提升國產碳纖維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將極大促進國內下游複合材料產業的繁榮發展,在中國碳纖維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年產16億的超大紡織工業園落戶雲南

雲南凱喜雅絲綢紡織工業園奠基儀式,於219日在雲南德宏州隴川縣章鳳鎮工業園區凱喜雅絲紡工業園3號地塊隆重舉行。

在德宏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雙方就共同推進隴川縣蠶桑產業鏈向絲綢紡織製品領域的進一步延伸,共同推進隴川縣絲綢輕紡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去年10月與隴川縣簽訂了“凱喜雅絲綢紡織工業園”項目合作協議,成立了工作小組進行項目建設規劃。經過4個多月的組織準備,正式啟動項目建設。凱喜雅絲紡工業園項目總投資將超過5億元,全面建成後將解決6000-8000人的就業,年產值16億元以上。

▐600台加彈、30000台噴水織機,紡織巨無霸“定居”蘇北

江蘇宿遷泗陽經濟開發區的恆天化纖家紡,從工廠的織造車間到加彈車間的距離,就達2公里,在廠內乘車也要花上5分鐘的時間,企業體量可見一斑。而這個總投資50億元的“紡織巨無霸”,不僅由中國國內唯一以紡織裝備為核心主業的央企——中國恆天集團聯合蘇美達集團、江蘇海欣共同投資新建,而且項目全部建成後,企業將裝備600台加彈機,30000台噴水織機和相應產能的染整設備,成為擁有18萬平米"聚酯-紡絲-加彈-織造-印染"化纖產業垂直一體化車間的現代化紡織企業,可實現年銷售450億元。

此項目涵蓋滌綸長絲、紡絲、加彈、織造、染整全產業鏈,後續還將推進家紡、服裝等下游產業的建設;項目整體產值大、產業鏈完整、附加值高,綜合競爭優勢明顯;項目建成後,將為當地社會事業和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內陸產能集中爆發,巨大的紡織集群市場初顯規模,沿海地區的紡織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中國內陸集群市場優勢:

1、生產成本優勢,土地更便宜、用電更便宜、用工更便宜,此外環保政策相對寬鬆,甚至有些紡織企業在內陸投產還能獲得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

2、勞動力優勢,中國內陸擁有更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原本中國內陸有很多勞動力需求去沿海地區找工作,而現在工廠開到了家門口,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夠就業。

沿海集群市場優勢:

1、沿海地區擁有完善且成熟的產業鏈市場,而中國內陸新興的紡織產業集群地卻大多處於“單一模塊”狀態,無法構建起完善的產業鏈。

2、人才優勢,中國內陸紡織集群地雖然能夠迅速崛起,但是“內涵”不夠。沿海紡織產業聚集地擁有完善的人才培養梯隊,多數技術型人才更願意留住沿海地區發展,所以在人才積累上,沿海地區紡織集群佔據優勢。

中國內陸產能雖然急速爆發,但是中國內陸卻無法消化這巨大的產能,最終這些產品依然要回流進入沿海地區的市場。這也將導致沿海紡織市場備受衝擊,待中國內陸產能充分釋放,屆時市場競爭將會非常慘烈,未雨綢繆時,沿海紡織老闆們需要正視這次“挑戰”!

(資料來源:ctei.cn 0305)☺

2019-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