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時代紡織特色園區要有新作為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和引進外資的風潮湧起,產業園區的建設也進入快速成長階段。無論是哪一種特色園區都將經歷生產要素聚集、產業主導、產業完善和產城融合四個階段。紡織產業園區也不例外。
新時代發展的需要。當前面對日益複雜多變的中國外形勢和產業轉型升級壓力,紡織產業必須加快從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群化、集約化方向發展轉變,用這種集聚發展的方式來提升產業國際化競爭水平和核心競爭力。規劃建設一個高質量的紡織產業園區是各地政府承接紡織產業轉移和實現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面對經濟新常態,很多人認為紡織產業是傳統產業,是落後淘汰產業的代名詞。事實上,紡織產業不僅是傳統產業,還是朝陽產業,更是有科技含量創新型產業,其發展空間和前景十分巨大。
新時期,如果能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發力智慧紡織,就能分得一杯羹。產業特色化發展的需要。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類紡織服裝產業園區有一千多家,佔全行業的份額20%以上,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中以紡織服裝產業為主導產業的達到340多家。因此,一個區域的特色產業發展,特別是紡織產業的發展絕不能盲目跟隨,必須要科學規劃,量身定制。
▲如何高質量建設紡織產業園區:
當前,中國紡織經濟正加速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對此,園區高質量發展一定要找對方向和發力點,首先是要圍繞“五有三轉”建設,即:“有產業規劃、有龍頭企業、有發展載體、有扶持政策、有幫辦服務和轉變發展方式、開發方式和招商方式”,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和政府主導作用,進一步加快建設力度和完善服務功能;其次是要按照“三品兩化”標準來建設,即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和智慧化、信息化標準來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再次是要圍繞人才建設來提昇園區的核心競爭力。在園區高質量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規劃高起點。產業發展規劃先行。區域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要把園區規劃建設作為一項重要舉措,引導和吸引企業向園區集中,使園區成為區域紡織產業發展和升級的重要載體。
規劃由政府主導引領方式發展。2016年3月,沭陽在中紡聯指導下,按照“未來針織靠智慧、智慧針織看沭陽”的發展定位,規劃建設了全中國首個智慧針織產業園區。園區主打產品以襪業為主,向上延伸錦綸、氨綸、包覆紗,兼顧內衣、織布、服裝等針織產品。產業園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物管、統一服務、統一要素保障的運營模式。
由市場主導形式特色化發展。去年5月份,由中紡聯、武漢紡織大學、東華大學等單位,聯合規劃的千億級恆能家紡特色產業園,按照“產業集聚、佈局集中、資源集約”的發展思路,把智慧窗簾、布藝家紡、功能家紡、主題家紡等作為主攻方向,輔以大數據、物聯網和智慧管理。產業園完全實行市場化運作,走“工業地產”模式,不動產實行租售結合,所有入駐企業的土地證和房產證均可分割,水、電、氣、熱等獨立核算;廠房建設、染整、排污、物管等由園區統一辦理,大大降低了入駐企業的運營和管理成本。
建設高標準。高標準建設一個特色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重要的穩定器和發動機。打造一個智慧、品牌、開放、融合,具有創新活力的園區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建設園區載體的過程中,在做好廠房、綜合樓、宿舍等基礎設施高標準建設的同時,還要把研發、設計、金融、物管、物流等服務功能同時高標準建設。
項目高質態。如果說產業園是項目的載體,那麼項目就是產業園的血肉,招引高質量的項目就是園區建設造血功能的主引擎。因此,園區建設必須要緊緊抓住項目是園區建設核心的這根主線,注重“內培和外引”雙措並舉,雙輪驅動。“外引”主要是引理念、引資金、引人才、引技術、引訂單、引管理經驗和模式;“內培”主要是圍繞本地企業和已經落戶的存量企業參與紡織產業園區建設,政府明方向、給政策、做引導、搭平台、幫扶持。
▲招商和服務是園區的根本:
招商需要服務,服務實現招商。如果說招商工作是紡織產業特色園區建設的主引擎、硬實力,那麼幫辦服務就是紡織特色園區建設助推器、軟實力。在紡織產業園區建設工作中,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對落戶企業用心幫辦,真情服務,創新“招商、幫辦、產業研究”三位一體的新型招商模式,在外就是招商,在家就是服務,到企業就是調研。
在招商工作中主要圍繞本區域已經形成的主導產業,搜尋世界500強、中國50強企業,主動出擊,與他們交朋友,有的放矢、招大引強。近年來,沭陽成功吸引了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襪業製造商——上海中昊集團、意大利紡織設備生產企業LUONATI公司、塞爾維亞優質包覆紗製造商——江蘇歐博智慧紡織、包覆紗最大生產企業——江蘇邦源纖維集團、中國襪業三巨頭之一的寶娜斯等一大批知名企業落戶。
此外,中紡聯是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始終引領著全國乃至世界紡織行業的發展方向。要想在紡織產業特色園區建設中搶占制高點、享有話語權,與中紡聯開展深度合作是創建特色園區的重要途徑。沭陽每年與中紡聯合作承辦的大型活動都不低於3場,沭陽智慧、沭陽經驗在全國得到迅速推廣和提升。
通過一系列的創新發展,如今沭陽紡織走出了一條企業從少到多、產業從弱到強、品牌從無到有、發展從跟隨到引領,具有沭陽特色的發展之路。目前,沭陽擁有紡織類規上企業130多家,主要涉及包覆紗、家紡、智慧針織三大版塊,形成了涵蓋“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2018年沭陽紡織產業實現開票銷售120億,同比增長41.2%,實現了大環境條件下的“小陽春”。先後榮獲“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範園區、全國紡織產業結構調整突出貢獻獎、中國包覆紗產業基地、中國智慧針織產業創新獎、國家智慧型紡織園區試點、國家遮光提花面料開發基地、國家室內空氣淨化面料開發基地”等稱號,實現了由“跟跑、並跑”向“領跑”的華麗轉型,“沭陽紡織”已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區域品牌。(資料來源:tex-asia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