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分享】7/11「紡織業智慧化製程實務分享研討會」演講內容─紡織業如何達成企業資源規劃的再進化
紡織業如何達成企業資源規劃的再進化
漢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建全 總經理
因當前紡織業所面臨的問題主要為:
1. 樣態多:多樣少量,改機頻繁,要掌握開機條件對的參數,一次生產到位較困難。
2. 料號多:樣式多,規格多,原物料料號就多,料號增加快,庫存品多,管理成本高,倉儲空間不足。
3. 交期短:生產不能出錯,無法全檢,抽檢又不足,品質管制困難。
4. 排程難:多樣少量,常改機,供料及委外進度都難掌握,機台排程困難。
所以如何 ①提升良率 ②降低成本(生產成本及異常成本) ③提高生產效率(包含文書作業效率,不能出錯),即為當前不容忽視的課題,所以不只在實務上,在生產機台上產能及品質上的提升,另外如何於工業4.0的智慧製造中,對資訊的收集及串接及結合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的應用,更是十分重要,所以除了在原先企業內使用的ERP(企業資源規劃模組)必須予以升級及改造,更需整合更多的其他資源及系統,才能讓企業運作更加的順暢。
圖1.紡織業未來全觀的e化整合架構圖
除了原先的紡織業傳統資訊系統,包含營業模組/生產模組/財務模組所組成的⑤企
業資源規劃系統(以下簡稱為ERP),更需考慮及升級到全方位的功能,才能將內部及外部的各種功能予以結合,達成企業再造的一個利器,進而協助企業使用更少的人力發揮最大的自動化,這個進階版的架構圖如圖1.所示,共有9項功能必須統合,才是一個未來完整的資訊系統,接下來針對這9項功能分別概述說明:
1. 入口平臺(Portal/KM)的整合:須有一個入口平臺將每日的待辦事項、待簽核事項、公司的知識管理及能嵌入營運的戰情室及KPI等重要情報,讓內部及外部成員均能在入口網頁上透過手機等各種不同的行動裝置,隨時能了解公司的即時資訊及個人設定的重要事項,當有異常時能馬上做出回應,解決相關的問題(如個人待簽事項、KPI、異常警示等)。
2. 電子簽核功能(eFlow):原先的人工紙本簽核功能,於當前地球村的競爭環境中,無論是ERP的單據簽核(如訂單、報價單)及電子表單簽核(如出差單、請假單等),都能串接在一起,讓公司成員使用最簡單及迅速的方式,馬上能進行作業,加速自身公司的各項流程處理速度,無論對內及對外都能感受到企業的快速回應及方便性,讓彼此互動更加的快速及緊密。
3. 文件管理(eDOC):如ISO版本的管控及相關的技術文件,可於發佈版本的管控上更加的方便及正確,不會像以往使用Excel表單作業,發生誤取版本等問題
,且對存取的安全控管增加更嚴格的權限管制,防止文件偷拍、竊取及勒索病毒等問題發生,加強企業內管理上的安全機制,確保企業運作的順暢。
4. 行動倉儲管理(WMS):以往在收料/領料/檢貨/出貨,均需使用紙本作業,完成後再輸入電腦一次,增加人工的作業時間及讓回應時間變慢(如庫存量的異動更新),目前在物聯網的時代裡,可由行動裝置(Mobile)直接輸入或刷取原物料的條碼,即時回應進出的料品資訊,並檢核有無錯誤(採購單無此料號等),並將進出收料的明細即時產生電子及人工表單並於檢核無誤後,立即更新即時庫存量,加速資訊的回應速度,讓即時的庫存資訊更加的準確,且減低人工輸入作業產生的輸錯問題,及降低輸入的人工成本及節省時間。
5.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現階段所使用的ERP除了原先所有的功能外,一定要 A.對內:能串接其他模組的資料整合並正確化,減少人為的重覆輸入,並能落實稽控管理,減少人為的疏忽,並能即時結算出正確的訂單實際成本(分批或分部); B.對外:能降低對外資訊的重覆輸入,如客戶訂單或委外加工指示單、收料單等,能進行B2B的資訊交換(如使用EDI FACT、X12、XML等協定),讓供應平臺及接單平臺均能快速的進行電子交換,減少人工的輸入(如客戶的採購單轉成自己的訂單)。
6. 現場製造及資訊收集系統(DAQ/MES):現今的ERP系統中的生管模組很多是跟現場的資料串接及整合(如上機、了機、落布等),且對現場的即時狀況均要進行監控,讓有異常時可提早預警,以最快的方式將機台的訊號回傳至生控中心(無論是透過PLC、智機盒等各種方式收集),並將全廠的即時生產管制圖(SCADA)馬上呈現,並使用顏色管理,將異常資訊(如標明紅色)讓生控人員能一目了然,進行可視化管理,並由系統用Push機制,主動將異常資訊使用APP推播至相關人員,進行排除等處理,且於現場電子看板進行輪播,將檢布異常(如胚檢、成檢等作業),讓檔車區主管即時了解及調整。
7. 商業智慧及人工智慧管理(BI+AI):透過現場資訊收集模組(DAQ),可於各機台即時訊號(如3秒接收一筆)將機台運轉資訊(如溫度、轉速等)收集至DAQ Server,進行大數據分析及判讀,馬上呈現出各種角度的資訊(如生產KPI及各種分析圖表),讓管理人員針對各種現場資訊進行有數據的檢討與改善,更進一步將彙總好的資訊透過機器學習(ML)及人工智慧判讀(AI),將已收集的機台生產條件進行建模分析及交叉比對,找出影響生產及品質的異常因子(如轉速與溫度、溫度與經緯密等),建立出一套預警模版,當未來於生產時所收集的運轉資訊已經逾越模版的正常範圍及條件時,立即發送警報,讓現場的管理人員可以判讀、觀察及調整,降低異常的發生,並讓品質及生產效率予以提升及改進。
8. 企業交換整合平臺(B2B):目前紡織廠的接單及發委外單均需以人工作業處理
,近來品牌商不斷的要求透過電子資料交換(如EDI FACT、X12、XML等協定),將客戶的採購單快速轉換成自己的訂單並即時回傳訊息,讓客戶了解自己已收到此PO,並於出貨時亦要將此資訊即時轉換成客戶的格式,讓客戶及自己均能減少輸入時間及確保資料的正確性,所以對企業而言,如何使用自動化工具(如BizTalk或RPA等工具)來實現此功能,實為目前與客戶及廠商互動的一大利器,也可降低業務人員漏單或Key錯等問題,所以要建立此模組也是企業的必要性。
9. 客戶關係管理(CRM):傳統對客戶的開發及維持,都由業務人員自行維持運作模式,無法整合於ERP系統,故均為各自獨立運作,但於新客戶的開發、授信額度等,如沒有一套系統來維護,當人員有異動時,有可能因資料損失或交接均受影響,故於開發及舉辦活動及拜訪客戶等資訊都要即時記錄在系統裡,並能整合於ERP,將資訊串接互動,保持業務擁有完整的資訊,並使管理人員於客戶資訊的管控上更加的方便,杜絕弊病的發生,並能串接電子簽核功能,於客戶各種開發及互動上,讓業務人員更加的方便及迅速,不會誤判資訊。
以上是對現今ERP的再進化所提出的建議,另外於實務上對紡織業於AI的加值
運用如下圖2.所示,亦有實際的實例運用說明,因篇幅有限,改日再行說明。
感謝各位
圖2.紡織業AI的加值應用